不够还有烤全羊……”
“够啦够啦!”高台上的主持人大笑道,“今天西域公主归你啦!”
台下虎永刚大叫:“不要!”
“为什么?”
“我有糟糠之妻,不羡西域公主!”
台上台下哄堂大笑。
接下来又是邀请游客一起跳舞,好像不跳舞就不算到过新疆一样。
虎永刚觉得这些西域人还蛮有商业头脑的,“公主”穿的衣服还带了同款,可以租给游客穿了拍照。
看完表演,几人往东走,快出东城门的时候,有一个花盆巴扎。
进去转了一圈,琳琅满目的都是陶瓷制品,很有西域特色。
但携带不方便,只能看看就算了。
出了喀什古城,离得最近的就是位于老城东北端的“高台民居”了。
这里是一处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这也是城中最古老的一片建筑,有600年以上的历史,现有居民640多户,4000多人,占地平方米。
严格来讲,高台民居并不是景点,而是当地维吾尔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所以不存在门票一说。
走进了高台民居,虎永刚几人都认为,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原生态。
据原住民讲,这里的房屋都是就地取材,用泥土和杨木搭建而成的。
杨木只要去除枝蔓,无须刨削加工,直接就可以用来架构和支撑屋顶、阁楼和阳台。
房屋外墙基本都是手工建造,墙面大方流畅,多用土坯砌成,再抹上麦草泥便算是粉刷了。
高台民居的房屋还有厚墙小窗的特点,据说是因为喀什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高温可达零上四五十摄氏度,低温会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
厚墙小窗的结构,夏季可以阻隔热量侵入室内,冬季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热量散失,相当于是天然空调,可以保证室内的温度不至于波动太大。
高台民居内的街巷忽上忽下,错综复杂,蜿蜒曲折,目光所及之处,建筑又极其相似,宛若一个巨大的迷宫,不熟悉的游客很容易迷路。
据说,曾经有两个意大利人,在这里一直绕到了天黑,都没能走出去,最后还是通过向社区民警求助,才得以顺利“逃脱"这座迷宫。
高台民居内的土着居民自有一套认路的方法,因为这里街巷路面铺装的不同材质就代表了不同的方位。
比如,铺着六角砖的就是走得通的道,铺着小砖块的是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