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血液黏稠度高的危害可不小!
血液黏稠度可是血液动力学的一部分,是形成血液阻力的重要因素。当微循环那里的血液流速减慢的时候,血细胞可能就会叠在一起、聚成一团,黏稠度蹭蹭往上涨,阻力也就明显增加了,这样就会影响微循环的正常灌注,对大脑和心脏都会有不好的影响。
那要怎么改善血稠呢?这里有五个小妙招!
第一个妙招是多喝水。就像给血液这条河流注入新的活力,让它重新欢快地流淌。喝 20℃~25℃ 的白开水比较合适,要小口慢慢喝。晨起空腹、三餐前一个小时还有睡前都是补水的好时机。每次补水量 150~200 毫升,睡前建议在 100 毫升左右就行。
第二个妙招是多吃能稀释血液的食物。像黑木耳、洋葱、香菇、菠萝、西红柿、红葡萄、橘子这些都可以适量多吃点。还有一些降脂的食物,比如芹菜、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等等。另外,蔬菜和瓜果也很棒,它们除了含有大量水分,还有丰富的维生素 C 和粗纤维。维生素 C 能帮忙降血脂,粗纤维能阻止胆固醇吸收,都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第三个妙招是少吃动物内脏。这些东西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会让血液黏稠度变得更严重。三餐尽量清淡点,多吃素,粗细粮搭配着吃,少吃高脂类食物和甜食。
第四个妙招是经常锻炼。不管是爬山、散步、慢跑还是游泳,这些有氧运动都能促进脂代谢。而且运动还能让血液流动速度加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建议每周来个 3~5 次有氧运动,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
第五个妙招是戒烟限酒。香烟里的各种有毒物质会破坏血管内皮功能,让血小板聚集在一起,还会加速红细胞凋亡。大量喝酒也会让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的症状更严重。
现在,咱们重点来聊聊血黏稠度高区。
这个区域也被称为血稠区、血栓多区、血流速缓慢区、血管粥样硬化区、血管狭窄供血不足区、风寒湿痹区、麻木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区。只要您有“麻胀冷热酸痛疲困”这些感觉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和血稠有关系。
它的位置有两个。
稠①区在双足背三趾骨面及两侧处。
稠②区在双足背二趾中趾骨背面和外侧。
咱们再来说说麻木的情况。麻木还分好几种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