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闻言点点头,长安城内的银行开业至今,他和朝中大臣亲自体验过一次。
对百姓办理业务的流程,大致有所了解。
“好!我记下了,稍后与马周商议转账回执实施细则!”
李承乾默默将手中汇款凭证收起,转账回执听上去更加贴合业务场景。
“大舅哥,现在所有银行存款加在一起有没有五千万贯?”
苏尘忽然想起李泰提到的一件事,九月初从长安出发前往炼铁厂,潼关成了货运中转站。
原本炼铁厂处于潼关对面山西境内,无需跨越黄河便可经黄河转水运。
国道没有预留出口,导致货商马车队只能多跑五十几里在潼关掉头。
无形中潼关成了煤铁码头,河南江南等地物资运往长安,属上行水路通常停靠潼关码头。
李承乾点点头,“远超五千万!九月底统计确数为六千八百万贯!”
“除去长安城内两处支行,二十郊县百姓个人存款之和仅七十三万贯!”
统计银行存款相当复杂,长安以外的商贾富豪开户不在少数,需要区分开户人户籍。
苏尘点点头,“嗯,能理解!以前百姓都没有工资,再过两年存款应该会有所提高。”
李世民闻言捏了捏拳头,从牙缝吸入一口冷气。
苏尘那番话无异于往李世民脸上泼水,奈何李世民却无法抵赖和争辩。
莫说工资,以前百姓家中连铜钱也不多见。
百姓平时不花钱,布匹丝织绵麻就是钱。
金银铜钱,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
李世民脸朝一旁,淡淡开口问道,“小子,意欲何为啊!”
“陛下,可曾记得大明湖畔……不对,陛下可还记得创办银行的初衷么?”
“嗯?”李世民眉头轻皱,缓缓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微不可察摇了摇头,自银行设立之初,苏尘从未正式说过开办银行的初衷及目的。
李世民思索片刻,答曰:
“集天下闲散之财,放贷急需之人!既解百姓之困,又可助力工商农发展!”
“积少成多充盈国库,待时机成熟之际,可借银行之力调控经济,引导资源合理分配!”
李世民说完,像是回答完老师提问的学生,期待的目光看向苏尘。
“陛下说得好!”苏尘‘神情激动’带头起身鼓掌。
李泰、李承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