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喷涌量为16.2万立方米/天。正是这三股日夜喷涌的泉水,造就了趵突泉为72名泉之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漱玉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李清照纪念堂的南面方向,也属于趵突泉泉群,其设计者从《世说新语?排调》中的“漱石枕流”提炼出了“漱玉”的叫法。
漱玉泉的泉池长4.8米,宽3.1米,深2米,东、西、北面饰石雕栏杆,池北内壁嵌有“漱玉泉”石刻,为济南当代书画家关友声于1956年书写。
同时,漱玉泉与李清照有着很大的渊源,李清照有一部诗集叫《漱玉集》,而李清照的故居也被称为“漱玉堂”。
柳絮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的西侧、李清照纪念堂的南面。作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它在《名泉碑》和《七十二泉记》中均有记载。
柳絮泉的池壁使用大理石砌成,四周饰以汉白玉石雕栏杆,而池东栏杆中间则镌刻着“柳絮泉”三个字。《历城县志》中记载:“柳絮泉,在今县泉东南角,泉沫纷繁,如絮飞舞。”柳絮泉四周垂柳多株,一年四季,泉水常流,常年“泉沫纷繁,如柳絮飞舞”,因此得名“柳絮泉”。
金线泉,位于趵突泉公园的东北方向,两边分别是鱼展馆和尚志堂。
北宋临淄人王辟之于1094年写过一本《渑水燕谈录[渑:miǎn]》,其中记载了:“齐州城西张意谏议园亭有金线泉,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在注城濠[háo]中,澄清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辙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
泉池是长方形的,由于泉水流动时有一条飘动的水线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形似闪闪发光的金线浮于水面上,因此得名“金线泉”。[
湛露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门内假山北侧、白雪楼前,东连石湾泉,金代的《名泉碑》和明代的《七十二名泉诗》均有记载。
在金、明两代,湛露泉都曾被列为七十二名泉之一。因其泉水清湛、甘香味美而得名。
明代诗人晏璧在《济南七十二泉诗》中咏湛露泉诗云:“泉如湛露味甘香,入如三焦齿颊凉。通乐古园饶爽气,厌厌夜饮醉无妨。”
湛露泉的泉池为自然石砌,长、宽各约4米,池深约1.5米。泉名刻在假山北侧的石壁上。[
趵突泉公园内的白雪楼,始建于明代,原为明代着名文学家李攀龙修建的藏书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