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确保赋税公平。
今丈量后之田地,其税收将在原基础上提高一成。此乃国家之大典,万民之福祉,望尔等能明辨是非,珍惜机会,按时缴纳。
自此告示颁布之日起,所有田地均需按规定纳税,无任何减免。此乃朝廷之法令,万民之义务,不可违抗。
为减轻农民负担,兹决定取消职役、力役,改由雇募,以公平合理之方式分担劳力。农民交粮,只需交至就近之粮仓,以便收纳。
另外,为体恤民情,兹决定取消身丁税,以解民困。
望尔等能珍惜此次改革之机会,积极参与,共襄国事,以保杭州之繁荣,民生之安康。
特此告示。
杭州府。
也就是说农民的夏秋两税的税收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成。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的苛捐杂税,徭役等。
此项法令又似一颗惊天大雷,在民间翻滚,不少以前的农民,流民,城市边缘谋生的底层人,听到这个好消息后,也都纷纷返回乡里。
与此同时,王安石在杭州大动干戈,为非作歹,独断专行,擅自提高百姓税额,致使百姓民心惶惶。社会开始动乱,老百姓纷纷逃离杭州的谣言也传到了京城。这才有了包拯出巡,
……………………………………………………………………
再说包拯的船只,在太阳升起之时也来到了杭州城下。
此时,山间的云雾逐渐消散,太阳洒满大地。万物沐浴其中,四周一片静谧,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空气中。
突然,从碧绿的山水中传来一声悠扬的渔歌。回首望去,渔翁已经驾舟远去,只有那空中浮动的片片白云,在无忧无虑的嬉戏,为宁静的清晨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
包拯一行人刚到驿馆,就有人送来拜帖,闻风而动的杭州官员,乡绅,员外豪族们纷纷前来拜访,包拯拒不接见。
到了黄昏,包拯带领十几人悄悄离开了驿馆,只留下同包拯一同出巡的宋祁,就是那个名动京城的小宋。
十日后,包拯才带着随从们回到了驿馆。
“希仁,你不厚道,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这些天我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全是骂王安石的,王安石做了什么?如此天怒人怨。”宋祁抱怨着,看向包拯。
“那你觉得他们骂的对吗?”包拯问道。
“王安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