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了,可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对这本书提出了质疑,比如就有人说了:《三国演义》‘捏造历史’,‘张冠李戴’,‘脸谱化严重’,‘斗将、兵力浮夸、呼风唤雨,不真实——难道这些都是董事长有意为之?”
“因为只有这样,《三国演义》才能和《三国志》分开了彼此,这样浔盈集团就能尽可能的独占三国IP?”
“《三国演义》,一部如此经典的鸿篇巨着,多少顶级教授都说了,这本书根本就不像是短时间内能写出来的作品,在大家看来,没有几十年的人生阅历,没有至少二十年的潜心着作,几乎绝无可能写出如此高度的作品。可所有人都知道,董事长写这本书却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多少大师级的学者都在喊不可能呢。可现在看来不是这么一回事啊,董事长这是不但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写出了一部鸿篇巨制的《三国演义》,而且他甚至有精力有闲暇算计日后IP的具体运营策略?他在为了经济利益刻意拉大和《三国志》的区别吗?”
“可能吗?”
“希望是我想多了,否则……太可怕了!”
接下来会议继续讨论电视剧经费的问题,洪峰听董事长说不要光想着省钱后,询问李浔道:“董事长,《三国演义》里打仗的戏份太多了,咱们不太可能学港台那种几十个人冒充千军万马的拍法,董事长您说过想实拍,我们部门开始的想法是制作大量的纸板人放在远处,来模拟大军云集的场面,只要前面几百个群演演的好,远处的士兵不会对整体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但终究还是会显得有些僵硬。董事长您看要不战争场面改用特效制作?前面几百人采用真人实拍,后面大军全部用抠图做出来,这是现在最主流的拍摄手法了。”
要想拍的镜头更加真实,实拍肯定要胜过电脑特效,李浔记得前世的诺兰导演就是能用实拍就绝不用特效的,这也是李浔想尽可能用实拍的原因。
不过要不是洪峰问起来,他倒险些把这事给忘了:“战争戏还是尽可能实拍,不过硬纸板人物就不用制作了,我们全部用真人来拍。”
“真人?”
“全部真人?”
“这要用多少人?这么多的群演,谁指挥的动?”
“就是不考虑请群演的花费,就是调度都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一想到数千群演乱哄哄挤在片场,还个个无精打采邋里邋遢的画面,会议室的导演们就觉得一阵头大。
看着议论纷纷的几位高层,李浔和戴盈对视一眼,戴盈笑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