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并不属于工业范畴,否则的话,叶涛指不定还会提及这方面的内容。
TMD,谁说齐鲁这边的领导都是因循守旧的!?
这胆子,这步子,这魄力,不跑去特区当个急先锋,简直是在浪费!
察觉到了叶涛开门直叙的态度,杨默笑了起来:“叶常务,我刚才说过了,大华工业园是不可能容的下那么多项目的。”
“这不是面积不面积的问题,而是这些项目里,有的是需要投建食品加工厂,有的是需要投建药品厂,有的则是需要投建配件加工厂甚至以后还有半导体元件生产厂和高新生物企业……不同行业的厂子对于地理条件需求不一样,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程度也不一样。”
“别的不提,就算是为了那三条商业街的流量考虑,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项目都规划进大华工业园里。”
这是个很客观的问题,但凡对生产制造业稍微有所了解的同学都明白杨默并没有在撒谎。
但叶涛的注意力却被另一个词吸引住了。
以后还有半导体元件生产厂和高新生物企业?
这是……
果然,这货之前之所以选择了德州作为落户点,就是看中了德州的工业基础,然后存着通过市场倒逼升级产业,最终不断扩大盈利和社会影响力的打算!
一瞬间,他就想清楚了杨默为什么会把德州去年的考评结果拿出来,并且不断强调着营商环境。
只有优化德州地区的营商环境,杨默才能靠着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源源不断地将外地的投资者和人才诓骗到这边来;
大华公司的那个商业示范区只有源源不断地吸纳投资、放出项目,他们才能形成足够的综合体量,然后形成一个宛如超大型国企般的经济内循环和小生态体系;
而到了那一步,只有源源不断地创造出足够效益,才能保证那些构筑循环体系的主体们不至于分崩离析,并且几何般地增加杨默的商业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
这其中,各种高附加值的高新产品,则是这一揽子计划的成败关键……只走高新产品,才能保证了足够的利润。
捕捉到双方的所求其实不谋而合之后,叶涛微微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那杨总的想法是……?”
杨默笑眯眯地看着他:“歪嘴的和尚好念经……像德州这种老工业区,国家的转移支付比例一直宅逐年加大,大华公司不需要德州踩着高压线变着法给我们免去土地转让金和税收,但却可以在其它方面给予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