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简单来说,除了受到地形、资源和技术限制不可能拥有的某些产业外,不管是机械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彩电厂、冰箱厂、制衣厂、橡胶厂、水泥厂等等等等一二产业,每个县几乎都是配全了的。
所以制药厂这种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幸福的单位,那自然也是少不了……事实上不仅仅是县里面,当下就连区里面、甚至是一些人口较多的镇,都有着自己的小制药厂;用满天繁星来形容此时的药厂数量,毫不为过。
当然,与需要价格高昂的先进设备的西药厂不同,此时区级以下的药厂,绝大多数都是些中药厂,生产的也都是些比较单一的中成药……在七八十年代,仅仅只是那些最廉价、最常见的中成药,具不完全统计,全国光单一生产竹沥的药厂就超过了1100家,你敢信?
所以,杨默所说的“把好处留给地方主管单位”,意思就很明确了。
他要把这些道地药材尽可能地就地消化,通过指定生产的模式,让德州兰陵两地那些符合条件的大小药厂,生产出廉价但却有效的中成药,把那第一阶段的数量就高达800家的连锁药店的过半柜台摆满。
不要小看这800个药店,这意味着辐射范围至少超过800个村落,即便以一个村子2000人的中位数来算,它的辐射人群就不会低于160万。
160万人群基数……
仅以最低生存标准去衡量的话,足够养活100家中小型本地药厂了!
况且这只是第一阶段的计划数量,以后扩充到多少,谁也不知道。
更重要的是,这些农村市场只是基本盘而已,如果这些药品逐渐的沉淀出了一些名气,口口相传之下,未来有的是广袤的市场空间等着他们去攻占。
100个中小型本地药厂啊!
撇开实际收益不谈,光能拯救这么多药厂于存亡之间,就是一笔不容小觑的成绩了……更何况中间还涉及到产品调整、包装材料生产、运输、基层医生的就业等一系列联动,综合起来,那就很有些不得了了。
也难怪武城县主动跑过来的两名干部在散场后急匆匆地表示,回去后会立刻开会讨论,除了给予杨默这边最大的政策支持外,看能不能从县财政里拨出一部分款项来,追加这些连锁店的数量。
这不废话么,这些开在农村基层药店数量越多,维稳效果越好,能拯救的药厂数量越多,安置就业人数也越多,这可是大大的一笔功劳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