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对,孙健又不是十几二十岁的毛头小子,更是从钻探公司出来的钻井队队长,嘴巴不可能这么碎!
筛选!?
考验?
出于直觉,谢老彪脑海里蹦出了这两个词。
适当地沉吟了一下,谢老彪咬了咬牙:“我们大王庄能做点什么?”
听到这位年龄都快能当自己爷爷的乡贤并没有刨根挖底地追问诸如“钻探公司为什么没钱了”、“杨科长到底出了啥事”之类的问题,也没有用着农村人特有的圆滑在那兜圈子,孙健眼中露出一丝诧异。
想了想后,孙健把烟点着:“按照杨科长的想法,像大王庄这种B级综合评分的村子,如果有兴趣参投这个项目的话,不妨先去做做老乡们的思想工作,然后看能不能凑出150亩闲置农用土地,300名自愿参加组织生产的成员,外加30万资金出来……先自己成立一家合作社,然后再与其余村子的合作社P成一家新公司。”
说到这,孙健解释了一下:“外地的投资商要求1300万投资额,其实很大一部分成本主要出在土地的租赁、种植看护人员的聘请、以及该项目的实际转让费上;”
“但现在这个项目变成自投项目,那么转让费自然就不需要出了;”
“而同样的道理,如果各村愿意参股,并且以组织生产的形式启动这个项目,土地、人力的费用,也一样省了下来。”
“所以,刨除这几部分费用之外,大约就只有800的资金缺口,用于建设工厂和采购设备……这个项目所涉及的行业类目稍微有点多,因此需要采购的先进设备着实不算少,按照预设的股份比例一分摊,如果你们大王庄想要参与这个项目的话,最起码也要参投30万资金。”
其实这个方案是严老西、孙健、吕莹莹、刘仙福几个人设计出来,然后在争得杨默的同意后确定下来的。
实话实说,这个方案其实略有些严苛。
对于这个时代的齐鲁农村而言,一个村要想挤出150亩土地一点也不难;要想组织300名愿意参加组织生产的村民,虽然有些麻烦,但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要想凑出30万现金来,却无疑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一个人口超过两千人,并且在过去半年中经济情况逐渐好转的村子凑得出30万么?
凑的出!
但这至少要将近四成的村民,愿意慷慨解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