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那些灾民愿意听他的,恐怕也是有心无力吧?”
黄昊说的确实不错,如此大规模的蝗灾,吃完一个地方就换一个地方的,要想覆灭它们,其中花费的人力无疑是巨大的。
而那些饱受蝗灾已久的灾民,能填饱肚子都是难题,哪还有精力陪印听澜折腾?
“夫君,这个问题,印听澜当然也想到了。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竟说服了当地豪绅捐出了不少存粮。”
“加上义仓存粮,便有了不少的粮食,印听澜便用这些粮食招募百姓参与捕蝗,每捕满一筐蝗虫,就能换得半斗糙米。”
“灾民们为了活下去,自发组织成捕蝗队,不出两月,蝗虫便被他们清理了大半。”
听到这,黄昊这才瞪大双眼,在心中暗骂了一声——靠,居然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其字面意思,就是以提供劳动来代替救济。
而其核心逻辑,便是——不直接施舍物资,而是让灾民通过付出劳动,来换取生存资源,这样既能解决他们的短期温饱,又能借助劳动创造社会价值,避免单纯救济可能导致的依赖心理或资源浪费。
而印听澜用“捕蝗换粮”的方式,让灾民为换粮食主动灭蝗,既调动了救灾积极性,又通过集体劳动高效解决蝗灾,同时灾民又靠劳动保住了尊严,可谓是一举多得。
“好,就算他有些本事,那也不能说明他人品好吧,治个蝗灾而已,也不过是要尽自己身为皇子的义务。”
“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黄昊也不是那种睁眼说瞎话的人,他可以承认印听澜有本事,但这并不代表他要放弃寻找故事的漏洞。
沐晚晴见他如此执着,便配合着他继续将故事讲下去。
“鉴定他人品为好,当然不只是因为他治理了蝗灾,更多的原因,其实是在灾情过后。”
“灾情过后,印听澜并未立马回京复命,而是留在当地教导百姓开垦荒地、改良农具。他甚至还将自己的皇子俸禄拿出来,修建水渠。”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感谢他的恩情,还给他立了生祠,此事传回大姜国京城,连他父皇都赞他‘心怀天下’。”
听到这,黄昊喉结动了动,犹豫了半响,才开口说道:
“那......那也不能说明他没有私心,说不定就是为了讨他父皇开心,所以才留下来作秀。”
听着黄昊这略显心虚的揣测,沐晚晴却是瘪了瘪嘴,随后才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