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书,明年本科毕业,学的是物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坐在花纹繁复的金边沙发上,赵德彪活像一个地主老财,在聊天中,他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客观来说,咱们中夏的条件暂时是要比丑国差上一点的。
咱们也拉拢苏联人才,丑国也拉拢苏联人才,我就担心,咱们抢不过丑国。
毕竟,反正都是离开苏联,去丑国不是更好吗?真的会有人愿意来中夏吗?”
赵德彬哈哈一笑:
“丑国那么精,它会做赔本买卖?
你以为这帮苏联人去丑国是吃香喝辣、当人上人去了?
可能我的话有点不好听,但这就是事实,这些苏联人就是难民,除了一些顶级专家、教授受到礼遇以外,普通的科研人员、工程师都是移民到丑国打工的,丑国挖他们花费的成本非常低。
好一点的就是,在苏联连饭都吃不上,在丑国能有口饭吃、能养家糊口,有个能出头的机会,劳务输出就是了。
至于你想得到丑国享受花花世界、吞吃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哪有这么好的事?
丑国本国是没有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吗,还能让你外来人在本国人的头上?”
对于苏联人到丑国的待遇,赵德彬再清楚不过了:
像前世的伊戈尔,就只是拿到了丑国签证和MIT的博士后录取通知书,连一丑元的路费都没拿到,去丑国的飞机票是导师巴贝扬给他买的,到了丑国立刻去餐厅刷盘子,没有住的地方也交不起房租,幸好能和先去到丑国的师兄挤一张床,才挺到了奖学金发下来的时候;
至于伊戈尔后来拿到了丑国身份、将弟弟妹妹接到丑国,并且能成为哈弗的终身教授,都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并不是到了丑国就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
至于丑国人的精明,赵德彬也是深有体会,如果说生意上精明是应该的,那么丑国大学和搞学术的也精的令赵德彬咋舌。
后世,网上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外国(尤其是丑国)学术氛围好、研究单位纯粹,借此衍生出了一些类似于“霍金(到了中夏)都要站起来敬酒”,以此来黑中夏;
实际上,吹这个的人只是没有在丑国的学术圈混过,丑国并不是天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丑国的门道一点也不少。
从伊戈尔那里,赵德彬听多了八卦,比如:
“学术妲己”在哪在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