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三个月后,第一批新式军械正式交付边军。
叶明站在库房前,看着一箱箱铠甲装车。
新任军械司主事陈河兴奋地汇报:"大人,北疆订的三千套已经完成,西大营的订单......"
"不急。"叶明打断他,"先解决这个问题。"
他拿起一支箭,轻轻一掰就断了。
"有人往铁料里掺了劣质矿。"叶明眼神冰冷,"查出来,军法处置。"
陈河重重点头。如今兵部上下都知道,这位年轻侍郎眼里容不得沙子。
远处传来号角声,又一批寒门工匠前来应募。叶明望着他们粗糙的双手和渴望的眼神,嘴角微扬。
兵者,国之大事。再不能由世家把持了。
新式军械的推行,彻底触动了世家在兵部的最后根基。
叶明很清楚,要想让改革不可逆转,就必须将兵部的实际权力牢牢握在手中。
这一日,兵部紧急密报:北境三镇节度使联名上书,以"新甲单薄,不利御寒"为由,拒绝换装。
"好一个阳奉阴违。"叶明冷笑。这三镇节度使皆是陇西李氏旧部,分明是在试探他的底线。
"少爷,要请圣旨吗?"李天宝问道。
"不必。"叶明提笔写下一道军令,"传令北疆大营,暂停向三镇供应箭矢火油。"
半月后,三镇使者慌慌张张冲进兵部:"叶大人!边境告急,北狄游骑频频扰边,我军箭矢将尽......"
叶明慢条斯理地翻着军报:"哦?不是说新甲不御寒吗?怎么连箭也要换了?"
使者扑通跪下:"下官知错!求大人开恩!"
"回去告诉你们节度使。"叶明合上文书,"明日午时前不上请罪折子,就永远别要军需了。"
当夜,八百里加急的请罪奏折就送到了御前。
秋分这日,兵部举行首次全员考核。
校场上,从主事到书吏,全部参加军械辨识、兵法推演、粮草计算三科考试。不合格者当场革职,成绩优异者破格提拔。
"这不公平!"一个世袭主事摔了考卷,"我家三代为官,凭什么要和匠户子弟同考?"
叶明直接让侍卫摘了他的官印:"兵部要的是能臣,不是蛀虫。"
远处廊下,太子李君泽默默观望,对身旁心腹道:"传孤的话,东宫属官明日也开始考核。"
深夜的兵部档案库,一个黑影正在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