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气血阴阳,恢复身体的平衡。这就像咱们家里搞卫生,要是下水道畅通无阻,那咱们就可以放心地擦桌子、扫地,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黄帝又问岐伯:“岐伯啊,我这心里头老有个疑惑,你说这人生病了吧,有时候病得挺厉害,咱们中医不是说有啥‘本’啊‘标’的讲究嘛,这到底是个啥意思?还有啊,为啥要先治本,后治标呢?你给我说道说道。”
岐伯一听,嘿,这问题有意思,便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子,慢悠悠地说:“皇上啊,这事儿咱们得从头捋。你看啊,咱们中医看病,讲究的是一个‘辩证施治’,就像你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一样。啥是本?啥是标呢?本啊,就是那病根子,是病源头;标呢,就是那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是表面的东西。这就好比啊,一个人家里漏水了,漏水是标,但漏水的原因——比如水管破了,这才是本。”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嗯,有点意思,你继续。”
岐伯接着说:“所以啊,咱们治病,得先找到病根子,把本给解决了,然后再去处理那些表面的症状。这就好像你修房子,你得先把地基打牢了,再去砌墙装修,对吧?不然你光修墙,地基不稳,房子迟早得塌。治病也一样,你要是光治标不治本,那病就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永远除不了根。”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岐伯啊,你这比喻打得真到位,朕算是明白了。那咱再聊聊,这病发而有余,又是咋回事?”
岐伯微微一笑:“这病发而有余啊,说的就是病情比较严重,症状比较明显的时候。这时候呢,咱们更不能被表面的症状给迷惑了,得深挖细究,找到那病根子。就好比一个人得了重感冒,发烧、咳嗽、流鼻涕,这些都是标,是表面症状。但你要是只给他吃退烧药、止咳药,不去治他那风寒入体的病根子,那他这感冒啊,反复发作,好不利索。”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对对对,朕明白了!那咱中医治病,就是得先找到那病根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后再去处理那些表面的症状,对吧?”
岐伯连连点头:“皇上圣明!正是如此。不过呢,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咱们中医啊,得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找到那病根子。这就好像侦探破案,你得收集线索,分析案情,才能找到真凶。所以啊,咱们中医看病,得有耐心,有细心,还得有经验,不然啊,很容易就被那表面的症状给迷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