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啊!位置嘛,就在你脚丫子底下,前脚掌三分之一处,那个凹陷进去的小窝窝就是它了。你可别小看这地儿,它可是肾经的起点,肾主水,水能灭火,所以这涌泉穴就像是身体里的灭火器,对付湿热邪气那是一绝!针灸它,不仅能清热利湿,还能补肾益气,让你的脚丫子暖和和的,再也不怕手脚冰凉啦!”
黄帝一听,乐了:“哈哈,原来涌泉穴还有这妙用啊!那阴陵泉呢?听名字就挺神秘的。”
岐伯接着说:“这阴陵泉啊,可是脾经的‘排水口’!它就在小腿内侧,膝盖骨下方,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你摸摸看,是不是有个软软的窝窝?这就是它了。脾主运化水湿,这阴陵泉就是它调节水湿的重要开关。针灸它,能健脾利湿,把体内的湿热邪气统统排出去,让你的身体轻盈如初,再也不怕沉甸甸的了!”
黄帝一听,拍手叫好:“好啊!这俩穴位简直就是湿热邪气的克星啊!那咱怎么针灸它们呢?用第几针啊?”
岐伯笑了笑,说:“这个嘛,得看你病情轻重了。不过一般来说,咱们用第四针,也就是稍微粗一点的针,这样刺激穴位的效果会更好。至于针灸的位置嘛,涌泉穴就扎在脚底的凹陷处,阴陵泉就扎在小腿内侧的窝窝里。针灸的时候,你得放松,别紧张,想象着自己的湿热邪气正随着针尖一点点排出体外,那感觉,啧啧,简直不要太爽!”
黄帝继续问岐伯:“岐伯啊,我这心里头啊,老是对热病、出汗还有脉象这些事儿琢磨不透。你说说,这热病快要出汗的时候,脉象也显示可以发汗,这背后的道理是啥呢?”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啊,还真是好学不倦呢!”于是,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给黄帝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医课。
岐伯说:“黄帝啊,这热病啊,就像咱们夏天的火炉,烧得旺旺的。这时候,如果身体里的热气能够通过出汗的方式散出去,那就像是给火炉开了扇窗,热气自然就跑了。而脉象呢,就像是咱们身体的天气预报,它要是显示可以发汗,那就说明这天气(身体)已经到了该下雨(出汗)的时候了。”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哟呵,这说得还挺有道理的嘛!那咱得怎么操作才能让这热病出汗,或者止汗呢?”
岐伯微微一笑,说:“这事儿啊,简单!咱们中医讲究的是穴位治疗,针对不同的病症,找对穴位,一针见血(不对,是一针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帝一听,来了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