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岐伯:“头维,在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头维就像胃经的帽子,能帮你保护头部,还能治疗各种头痛、眩晕等症状。”
黄帝:“哈哈,头维穴,我知道了。那下一个呢?”
岐伯:“梁门,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梁门就像胃经的桥梁,能帮你连接气血,还能治疗各种胃痛、呕吐等症状。”
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就对着岐伯说:“嘿,岐伯啊,我这心里老有个事儿过不去,就是那个飧泄啊,咱们中医有啥高招没?你给我讲讲这刺法呗。”
岐伯一听,嘿嘿一笑,心想这黄帝还真是个好奇宝宝,啥都想学。于是,他就慢悠悠地说:“得嘞,黄帝大人,我这就给您说道说道。这飧泄啊,说白了就是拉肚子,不过呢,在咱们中医眼里,那可不是简单的拉肚子,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
黄帝一听,眼睛瞬间亮得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急不可耐地催促道:“哎呀,岐伯,您就别藏着掖着了,快给朕细细道来!”岐伯微微一笑,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这飧泄之症啊,若是初犯或是症状较轻,咱们中医有妙招,那就是采用温补之法。补哪儿呢?关键就在这三阴交穴位上,它可是咱们身体上的‘止泻小能手’。但咱们不能止步于此,还得再接再厉,往上追溯,直达阴陵泉这个穴位,它就像是拉肚子防线上的‘超级卫士二号’。这两个穴位联手,简直就是腹泻的克星,把它们补得壮壮的,拉肚子自然就吓得落荒而逃啦!所以说啊,中医之道,博大精深,有时候,治病就这么简单又神奇!”
黄帝一听,眉头微皱,疑惑道:“就这么简单?这俩穴位就能搞定飧泄?”
岐伯一看黄帝的表情,就知道他没完全明白,于是进一步解释道:“黄帝大人啊,您可别小看了这两个穴位。这三阴交啊,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点,就像是三条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把这儿补好了,气血就通畅了,脾胃也就强健了。而阴陵泉呢,更是脾经上的大穴,就像是脾胃的小助手,能帮忙运化水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去,这样拉肚子不就减轻了吗?”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那具体操作的时候呢?有啥讲究没?”
岐伯微微一笑,说:“那当然啦!这刺法啊,可是个技术活。咱们得用补法来刺激这两个穴位,就像给它们加油打气一样。而且啊,这针还得在穴位里多留一会儿,让热气充分传导进去。啥时候热气行开了,啥时候再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