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就跟岐伯聊起了天。黄帝说:“岐伯啊,你说这经络和水血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个啥情况呢?它们之间的远近深浅、水血的多少,都不一样,那我们在针灸的时候,该咋整呢?总不能乱刺一气吧?”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说:“黄帝啊,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个平衡和调和,这经络和水血的关系,那可是大大的有讲究啊!”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说:“哦?愿闻其详!”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首先啊,咱们得说说这足阳明胃经。这足阳明胃经啊,那可是五脏六腑的‘大粮仓’,气血都多得不得了,气盛热壮,跟个小火山似的。所以啊,你要是刺这条经,不深点刺可不行,那气血就跟没刺到似的,不散;不留针也不行,那气血就跟没泻出去似的,还在里面憋着呢!”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说:“嗯,有道理!那具体要刺多深,留多久呢?”
岐伯说:“足阳明胃经啊,你得刺个六分深,然后留针十下呼吸的时间。为啥呢?因为这六经啊,它气血旺盛,就跟个大水库似的,你得给它点时间,让它慢慢放水,不然一下放太多,那可就把人给淹了!”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说:“岐伯啊,你这比喻打得真好!那其他经络呢?”
岐伯接着说:“足太阳膀胱经啊,你得刺个五分深,留针七下呼吸的时间。为啥呢?因为这膀胱经啊,它跟个‘大水管’似的,气血也挺多,但比起足阳明胃经来,那就稍微差点了。所以啊,你得刺得稍微浅点,留针的时间也稍微短点。”
黄帝一听,又点了点头,说:“嗯,那足少阳胆经呢?”
岐伯说:“足少阳胆经啊,你得刺个四分深,留针五下呼吸的时间。为啥呢?因为这胆经啊,它就像个‘小水管’,气血虽然也不少,但比起前两个经来,那就更差点了。所以啊,你得刺得更浅点,留针的时间也更短点。”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说:“岐伯啊,你这比喻打得越来越有意思了!那足太阴脾经呢?”
岐伯笑了笑,说:“足太阴脾经啊,你得刺个三分深,留针四下呼吸的时间。为啥呢?因为这脾经啊,它就像个‘小水渠’,气血虽然也有,但那就更少了。所以啊,你得刺得再浅点,留针的时间也更更短点。”
黄帝一听,笑得前仰后合,说:“岐伯啊,你这比喻真是太生动形象了!那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呢?”
岐伯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