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就对岐伯说:“岐伯啊,咱俩聊聊那个经络的事儿吧。你说咱们人体有十二条经脉,它们在外面跟十二条大河对应着,在里面呢,又跟五脏六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十二条大河啊,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有宽有窄,离咱们也有远有近。再看看咱们的五脏六腑,嘿,位置有高有低,大小也不一样,吃下去的粮食呢,那更是有多有少。我就纳闷儿了,这经络和大河、五脏六腑之间,到底是怎么个对应法儿啊?”
岐伯一听,心里暗想:这黄帝陛下今儿个这是怎么啦?怎么对这事儿感兴趣了呢?不过既然陛下问了,那我就得好好回答。于是岐伯就说:“陛下啊,您这问题问得太好了!您想想看,那天上的高度,咱们没法儿量;那地有多大,咱们也没法儿测。这不就跟咱们人体一样嘛,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那天的高、地的广,哪儿是咱们人力能丈量得出来的呢?”
黄帝一听,乐了:“哈哈,岐伯啊,你这是在夸我呢,还是在夸天地呢?不过你说得倒也在理,咱们人体确实是个小宇宙,跟天地对应着呢。”
岐伯接着说:“陛下,您看咱们普通人,八尺高的个子,那皮肉都在那儿摆着,咱们用手摸摸、量量,就能知道个大概。这人要是死了,咱们还能解剖开来,看个究竟。那五脏六腑的坚硬还是脆弱,六腑的大小,吃下去的粮食多少,经脉的长短,血的清浊,气的多少,这些啊,都有个定数。”
黄帝一听,更感兴趣了:“哦?还有这事儿?那你快说说,这十二条经脉,哪些是多血少气的,哪些又是少血多气的,还有哪些是血气都多或者都少的?”
岐伯一听,心说:这黄帝陛下今儿个是较上劲儿了,非得把这事儿问个明白不可。于是岐伯就耐心地解释起来:“陛下啊,这事儿说起来也简单。您看那手太阴肺经,那就是多气少血的;手阳明大肠经呢,就是多血多气的;足阳明胃经,也是多血多气的;足太阴脾经,那就是少血多气的……这十二条经脉啊,各有各的特点,也各有各的功能。”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哎呀,岐伯啊,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那这些经脉要是出了问题,咱们针灸的时候,是不是也得根据它们的特点来呢?”
岐伯点了点头:“陛下说得没错。您看那针灸啊,刺得深浅,灸得壮数,那可都是有讲究的。比如说那手太阴肺经吧,要是出了问题,咱们针灸的时候,就得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