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岐伯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难是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中医讲究的是辩证施治,咱们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要是‘关格’是因为寒气太重导致的,那咱们就得用温热的药物来散寒;要是气血亏虚引起的,那咱们就得补补气血。总之,得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黄帝一听,若有所思:“嗯,看来中医还真是博大精深啊。不过,岐伯啊,你说这些术语,朕听着怎么跟听天书似的?能不能说得再接地气点?”
岐伯一听,乐了:“行,那我就用大白话给您解释解释。咱们可以把身体想象成一条大河,气血就是河里的水。人迎脉和太阴脉口就像是河上的两个闸门。正常情况下,这两个闸门会根据需要适时开闭,调节水流。但是,如果这两个闸门同时出了故障,开得太大或者关得太紧,那河水就要泛滥或者干涸了。这‘关格’啊,就是那两个闸门同时出问题的结果。咱们治疗‘关格’,就像是修理工一样,得找到问题所在,把闸门修好,让河水重新流动起来。”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岐伯啊,你这比喻打得真是绝了!朕现在算是明白了,‘关格’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儿。看来,咱们中医还真是处处充满了智慧和趣味啊!”
黄帝突发奇想,他挠着下巴上的龙须,一脸认真地问岐伯:“岐伯啊,你说这人迎脉要是跳得跟小兔子似的,一盛、二盛、三盛的,咱们得咋整啊?”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平时忙于治国安邦,偶尔也会对这些医学小把戏感兴趣嘛。于是,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一段既专业又幽默的讲解。
“嘿,黄帝,您问对人啦!这人迎脉啊,它要是稍微激动一下,跳得比平时快那么一点点,咱们就叫它‘一盛’。这时候呢,咱们得采取‘平衡大法’,就像调节天平一样。您看,足少阳胆经这时候有点儿亢奋,咱们就用针给它‘泄泄火’,让它冷静点儿。而足厥阴肝经呢,就显得有点儿萎靡不振,咱们就得给它补补元气,让它精神起来。这手法啊,得二泻一补,就像打鼓一样,咚咚咚两下轻敲(泻),再咚一下重击(补),每天来一次,保证药到病除。不过啊,您得记得,每次扎针前都得摸摸脉,看看效果咋样,要是还跟打了鸡血似的,那就继续‘疏躁取之上’,直到它心平气和,跟您喝茶聊天一样淡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哟呵,这方法听起来挺有意思的!那人迎二盛呢?是不是得更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