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怪了,原来这虞松是边让的外孙。高顺听了,反而心安了许多,他并不关心虞松与曹操之间的私怨。事实上,曹操杀人无数,仇人遍布天下,自己也未必知道哪个角落有这么一个仇人。高顺想要的是一个理由,那就是虞松为什么要帮自己。如果虞松不解释清楚,或解释不能让他信服,他会认为虞松有可能是细作。
“原来如此,看来曹操在兖州作恶多端,不得兖州人心。”
“谁说不是?”
高顺没了疑心,就直接进入主题:“对了,先生如何助我渡过汴渠?”
“将军所为难的,并非只是渡过汴渠那么简单,而是渡过之后,敌军必会来攻,将军当守住岸边,等待援军到来,如此才能真正算是渡过汴渠,但将军想守住北岸,并不容易。将军渡过汴渠后,可曾考虑过攻占陈留城,以为根据地。”
高顺摇了摇头,“陈留城距离官渡太远,就算占据了,对官渡战局亦无帮助,若我军想占据陈留,自当派骑兵来占,无须我率步兵前来。如今,骠骑将军与曹操对峙于官渡,只要在官渡战场获胜,便可兵临许都,无须纠结于各州郡一城之得失。”
高顺的军队只是进入陈留县地界,距离陈留城仍有数十里路,也需要至少一天的路程。
“如此我就明白了,将军想在对岸尽量靠近官渡的地方,寻找一地,扎下营寨, 以拱卫南岸。”
“不错。”
“今汴水桥梁被毁,将军又没有船,若想大军渡过汴水,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将军可制造一些木筏,待到夜间时,再可让士兵坐木筏渡过汴水。”
“那如何能行?我大军粮草怎么办?”
“我可以为将军筹集几千石粮,并帮助将军找一隐秘之处藏身。”
“这主意不错,但你怎么躲得过曹军的眼线?”
“将军,我乃陈留人,熟悉周边地形,自然有办法躲过曹军的眼线,将军无须操心。至于粮草,今已是秋季,陈留未受战事波及,粮食也刚刚收完,以我在陈留郡的人脉,筹集几千粮食,还是没问题的。”
“好!”高顺大喜:“若此事能成,则是先生之功,我会上报骠骑将军,骠骑将军必不会吝啬封赏,还请先生放心。”虞松自然也不是白帮忙的,高顺没有权力承诺什么,但态度还要先摆出来。
“有将军这句话就足够了。”
两人商量了一个时辰,把细节定了下来。随后,虞松就离开了军营。三日之后,高顺让人士兵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