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县卖地皮的生意,并没有因为粟登科等人的离去而落幕,反而越炒越热。
县财政那是富得流油,胡知县因此痴迷上搞玻璃温房,一年四季育种育苗。
现在玉门县的玻璃温房已经有十来亩地,七八千平方米。苗木生长周期长,但一些草本长得还是很快的。
眼下玉门县的自然条件还能顶住,县里挑选了几块适合搞集体牧场的地方,大力栽培新型牧草。
在牧场建立定居点,牧民可以在几个牧场间进行轮牧。这样既保护生态环境,也改变了牧民游走不定的生活模式。
由于可以容易地在县城买到各种生活用品,而牧民的牛、羊、牛奶、羊毛这些都能卖钱,那些被俘虏的牧民觉得这样的生活简直太好了。
当然,由于他们之前的敌对行为,还是要付出代价的:每家抽一口壮丁,和斯力加签订为期五年的用工合同,只支付半价薪酬。
这个办法是工商局长全有志想出来的,还是从徭役那里得到的思路。
报上去之后,内阁几位阁老抚案叫绝。
好处显而易见,将壮丁与家庭隔绝,类似于人质;在厂里底薪做工是对俘虏的应有惩罚(劳改也是有工钱的,不过更低);给他们半薪乃是施恩怀柔,既能补贴家用,又防止狗急跳墙,破坏生产。
最关键的是,强迫这些人转变为产业工人,既有民族文化融合,又夯实当地人力资源基础。
这项政策很快被推而广之,开始广泛应用在边疆地区。
随着蒙古人之间口口相传,玉门开始吸引外族人前来,有放牧的、有交易的,还有过来打工的。
要知道北元现在还被大明辇的乱窜,很难从大明交易到物资。塞国不一样啊,他们恨不得八抬大轿请你过来买东西呢。
这下用户体验蹭蹭往上涨,什么铁锅、精盐、煤油灯、煤油、粮食、茶叶等等,都随便买。而且玉门县鼓励移民,只要你肯来,立刻能住进漂亮的集体牧场。
如果你还愿意迁往肃南其它县,那直接可以领官府补贴的。
虽然胡知县十分反感这种挖墙脚的行为,但又不能把同僚全得罪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各县都知道玉门如今是个聚宝盆,都在这边设了点,打着人才引进的招牌,“骗”蒙古人去往各县。
“师姐你看,那个山坡就是离县城最近的集体牧场,现在没有放人进驻,打下的牧草全用来做青储。”
“我们一直在搞杂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