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于是葡萄牙、英国这些后起之秀也陆续过来了。
既然是殖民,大伙儿的手段都差不多,没啥光彩可言。
不过朱家那几个国王大概是听了老爹朱元璋的话,先种田,烧水泥,建城。
虽然大明得到的水泥技术只能生产低标号水泥,但用来搞建筑效果也是杠杠的,起码领先印加帝国十几条街的水平。
要说美洲这块土地实在太肥,种啥长啥,产量还高的吓人。有印第安的奴隶帮忙种地,各国粮食自足不在话下。
然后就是用搜刮来的金银,还有动物皮毛之类,和大明、日本、朝鲜几国开展远洋贸易。
这几年参与的人已经有相当规模了,成分也复杂。
其中既有各国官商,也有海盗,还有沿海渔民组成的冒险商队。
大部分白银都流到了大明,用来购买人口和各种生活用品,其中不乏塞国货。
相对而言,周国因为有先发优势,这几年已经开始大量种植橡胶树、棉花和烟草这几样作物。
这些情报还是当初刘学勤提供的,但如今人家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已经发现大明对棉花和烟草需求极大。
要是把蒸汽机和改进的陶氏纺纱机和新型织布机搞到周国,相信用不了几年那边的棉布就能在大明倾销了,甚至把塞国都能干趴下。
至于橡胶种植,周国那些人到底还是没文化,由于周国大概地处北纬40°附近,并不适宜橡胶树生长,所以他们移植橡胶并没成功。
还是通过物资从南美土人那里换橡胶,倒是教会不少土人如何采集橡胶。
比起以上八家殖民地,韩虎带去的人太少,这么多年发展下来,新狄也才一万多人。
绝大多数也是抓来的印第安奴隶,新狄给奴隶的条件是比较宽容的。
比如给他们吃的饱,偶尔还能吃到面条、大米饭。允许奴隶之间生孩子,少数聪明的奴隶孩童也能跟汉人小孩一块儿上学。
工作强度稍微小一些,很少殴打、折磨奴隶。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想要工钱、人权什么的,别多想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不可能的。
为了改善少数族裔的局面,几乎所有的男人都在努力造人。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王履老爷子了,实在是条件不允许。
就连了凡都在被灌醉后和一个印第安少女睡了,然后就有了孩子,后来干脆道心破碎,随波逐流了,截止回来之前,他都有四个孩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