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索被塞军用铁钩捞起,先是用一种古怪的火枪烧灼,然后用利斧劈砍,不过几分钟,一条儿臂粗细的铁索便断为两截,沉入冰冷的江水之中。
身边的战船更是一艘艘被塞军的火炮击中,有些倒霉蛋被天上的糖包命中,偌大的帆船瞬间四分五裂。
其实大明水师的战船并不落后,俞通渊调来的水师大多用的是广船,一种浆式帆船。
这种地中海式帆船舰体两侧有封闭的木墙,在冷兵器时代,无疑具有更好的防护性能。
在太祖朱元璋时代,虽然实行禁海政策,但他对新技术的吸收态度是开放型的,很多掌握技术的色目匠人都得到皇明的优待,早期的大明承袭了蒙元的造船技术,是领先于时代的。
可惜碰上了刘学勤这个怪胎。
百户的战船侥幸没有被炮弹击中,可看到火势越来越大的水寨,在水中挣扎呼救的同袍,百户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过螳臂当车。
“掉头,撤!”
看着越来越近的塞军舰队,百户不甘地啐了一口。
昭化到阆中不过二百余里,得知塞军一日连破三座水寨,大明水师主将俞通渊终于动容。
“谁来告诉我,这仗要怎么打?”
俞通渊在中军帐中大声咆哮。
作为在风浪中讨生活的将领,从去年蒸汽机船甫一亮相,俞通渊心中便有种不祥预感。
后来更是通过塞音时报和各种情报,了解到蒸汽机的厉害,他便给朝廷上书,建议尽快将赛贼剪灭,否则必然成为心腹之患。
可人算不如天算,谁知道等来的是靖难之役。
大将军冯胜和主力被调走,那个废物费聚拿阆中一座孤城始终没办法。
“侯爷,要不降了吧。”
一个参将提议道,“听说凉国公在那边过得不错呢。”
蓝玉叛逃和朱棣起兵靖难这两件事,对大明勋贵武将的震撼极大。
如今已成三足鼎立之势,最终谁得了天下都不好说。
从靖难过程中,大量武将投降依附燕王,可见武将勋贵普遍支持朱棣,而朱允炆的支持者主要是文官集团和外戚。
“哎!我家自从巢湖时便追随先皇,岂可行背义之事!”
沉默良久,俞通渊才深深叹了口气。
他家父子四人皆是大明侯爵,虽然父兄已逝,但给子孙们挣下的爵位和富贵,又岂能因他一人而弃之?
“我意已决,就在嘉陵江与赛贼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