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兵,毫不含糊。
之所以敢这么玩,因为他心里清楚,皇上是要借刀杀人呢。
冯胜和皇帝私下也有交易,那就是拉周王,保周王。
事情很简单,让周王府积极派兵,但到了前线,周王护卫全被冯胜派去打不着的地方驻守。坑的自然是其他藩王。
周王是冯胜的女婿,是皇上朱允炆给他的一颗甜枣。
将天下人操控于股掌之间的感觉很好,前线又打得不错,特别是破除了塞音贼不可战胜的神话。
他们的飞艇、气球、汽船、火炮都很强,可强又如何?在我赫赫天威之下,百万雄师之前,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
直到朱允炆看到建文二年(塞音八年)一月最新一期的塞音时报,标题那几个醒目的大字:
论持久战。
“又是丁春秋发布的社论!”
朱允炆也是看丁春秋的书长大的,自然知道他就是塞音老魔。
【论持久战】开宗明义,点明朝中有奸臣,欺瞒圣聪。明塞之战明面上是大明朝廷对羁縻藩镇经济成果的垂涎,实则是借塞区之手,削弱藩王,尤其是塞王的兵力,从而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
这是与削藩策、推恩令一样的阳谋。
大明藩王们有苦难言,又碍于大义名分不得不遵从朝廷的调兵命令。但那些王府护卫们则是稀里糊涂被送往前线,用落后的护甲面对塞军的火枪火炮,成为可怜的牺牲品。
文章第二部分则长篇大论地描述了塞区这些年的经济成果,农业产出已经自给自足。
由于大部分农户实际上是免税的,而且不用服徭役,所以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益得到改善。肉食、禽蛋这些以往只有地主家才吃的起的食物,如今也经常上普通百姓的餐桌。
士绅、商人们承担了更多税负,但他们变穷了吗?
并没有。
漳县盐川汪家本是一方地主豪强,有上田五千亩,年产粮万石,折银不过五千两而已。
后来自治区准许食盐私营,汪家依靠盐川的井盐快速发家,每年能赚取万两以上。
而他家的盐川盐业公司在股交所上市后,市值最高达到一千万两,汪家的身家一夜之间达到七百万两。
这种创造财富的速度,是比开金矿还要快的。
这样的事例在塞区还有很多。
我们有雄厚的工业、农业基础,所以不怕与大明战争到底。
反观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