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铺没有现成要转让的,杨寓找到一家纸坊,就在紧邻东关街道的忠义巷。
门脸不大,地段也不佳。
只在门口开了一爿十平米不到的纸铺子。
但院子却十分宽敞,有十几株百年老槐树,内里格局十分幽静。
主家是早年从四川迁过来躲避战祸的,想着叶落归根,正巧遇到合适的买家,根本一拍即合。
总共四百二十两银子,连纸坊带房子,全部拿下。
与主家签订了契约,又去官府纳了契税,这事情就算办成了。
杨寓到底没经住高薪诱惑,从翰文堂辞了差事,来龙门书局做了掌柜。
龙门书局,便是刘学勤为这处新产业起的字号。
纸坊的匠人全都留了下来,不过往后实行计件工资制。
什么是计件工资?稍加解释,杨寓就弄明白了,更加对老仙敬佩不已。
刘喜贵死活要留在秦州,刘学勤无法,就让他担任账房和编修校验,和掌柜一样的薪水,只是年底分红吃不上大头。
刘喜贵也不在乎,他其实更在意的是自己另一重身份——
龙门书局的特聘作家。
这是听说儿子准备写小说,他便像觉醒了体内蛰伏许久的文脉,骚动的不得了。
自诩为读书人的他,对于科举已然绝望。但在这种翰墨之地,有三五同道相互切磋,当浮一大白。
总好过在堡子里时,面对一群文盲。
寂寞如雪。
在刘学勤的指挥下,杨寓的办事能力没的说,一切井然有序。
门口的纸铺停业了,门脸要重新装修一下。
考虑到这时候人的自觉性,没敢搞全开放式的。但现代风格的陈列书架,足以让秦州文化人眼前一亮。
杨寓从老东家那儿挖过来一个画工学徒,刘学勤稍加点拨几句,让他学着用炭笔绘画。
什么空间结构和透视法,明暗调子之类。
画师立刻惊为天人!
这等技巧对有绘画基础的人来说,那就是一层窗户纸,一点就透。
而且立刻就能上手。
当下画师就给眼爷画了幅素描头像,虽然还欠火候,但已经有七八分相似度。
眼爷捧着自己的肖像,久久不能言。
画师扑通一下跪在老仙面前,就要叩头拜师。
经过杨寓等人解释,这种技法都是各家的传家宝,足以养活几代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