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八经的科考举官,无论从那个角度,都不可能与勋爵子弟亲近。
不至于为敌,但也难以为友。
这是立场问题,或者说是阶级的另一种体现。
江景辰忽然间有些明白,脸上流露几分戏谑之色。
“之前曾有人说本侯不懂为官之道,此刻你又说本侯不懂人间疾苦,合着本侯在你们这些人眼中,就啥也不懂,啥也不是?”
“本官只是觉得,你有些太过年轻了。”
何隽泽如实说出了心里话。
当朝就没有人能如江景辰这般,年纪轻轻便担任六部要职的官员。
连皇亲国戚都没有这般殊荣。
但凡是个人,都有妒忌心,更何况是在官场。
寒窗苦读十年算什么?
百年家世底蕴有什么用?
京城勋爵子弟可不少,谁家儿子能有江景辰这般待遇?
回想江景辰目前为止的官场生涯,何隽泽心中越发不是滋味,忍不住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实在太秀了。”
江景辰嗤笑道:“还真是怪我太优秀啊。”
有时候,太过优秀也是一种罪。
江景辰从未想过要如此高调,奈何圣上不愿,且一步步将他抬到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踏入官场不到两年,历经工部、刑部、兵部三个衙门。
以十九岁之龄,任正四品侍郎之职。
莫说当朝,就是往上两朝,也从未出现过他这样的官员。
是江景辰能力太强?当然不是。
朝堂上许多官员都能看懂,圣上之所以抬举江景辰,就是为了跟三省主官打擂台。
也正是因此,此前江景辰做事并未遭遇太多阻碍,但......
但那只是在京城当中,而今出了京城,到了地方上,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江景辰便是如此。
因时而出,因势而造。
按理说,只要三省主官不倒,那么他便能够圣宠不衰。
在绝大多数官员看来,江景辰最好的选择是与三省主官达成某种协定,形成互助之势。
只有少数人看的很明白,圣上能抬举一个江景辰,就能抬举第二第三个赵景辰、张景辰......
从夺嫡中胜出,坐上皇位之人,能有几个是善良之辈?
自被抬起来的那一刻,江景辰就没有选择的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