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当初丞相还是司空的时候,跟袁绍在官渡相持……
最后不也是发现了乌巢这个大规模屯粮的临时转运点,然后突出奇兵,把乌巢给烧了,袁绍数十万大军,士气因此崩溃。
当年,袁绍的大后方屯粮根据,其实是黎阳城。黎阳防守严密,哪怕是过了黄河之后,到南岸的延津,也还是有严密防守的。
但问题就在于,袁绍的大军不断推进,最后推到官渡,导致黎阳和延津距离前线都太远了。
最后,袁绍不得不在水路运粮走到尽头的位置,选了一个点临时囤放,然后卸船装车,走完最后一程。
而那个八年前让袁绍“卸船装车”的最后枢纽节点,就是乌巢!
而八年之后,刘备军从后方的江陵运粮到前线的宜城,这个“水陆转运”的最后节点,就是当阳县北的章乡港!
两者的战略地位,不说完全一样吧,至少也是类型相当。
现在从当阳到宜城的半道上不好劫杀了,那直接去当阳老巢一把火烧光、釜底抽薪呢?!
曹仁的内心,不由越来越热切。
尤其作为曹军的高层将领,他们都是经历过八年前官渡之战时,从绝望到重新期望的大起大落的。他们内心,都对复刻这种神迹,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路径依赖信仰。
就好比后世商场上那些九死一生终成大业的大老板,在提起年轻时的经验时,都会忍不住说“我当年就是靠如何如何,才死里逃生的”。
这种当年死里逃生的成功经验,对一个已经过了中年的人,路径依赖杀伤力实在太大了。
就算理智告诉他运气不会两次都那么好,他也会忍不住尝试复刻年轻时的辉煌。
今之当阳,犹昔之乌巢!再烧一次乌巢!就像再灭一次袁绍那样,扭转曹刘之间的胶着状态!
不过,眼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进攻当阳的?要不要进攻当阳呢?敌人的强弱虚实,究竟如何?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不能忽视,否则就是乱命了。
曹仁在脑中稍稍梳理了一下,随后下达了三条指示:
“文和,你立刻吩咐哨探斥候加强侦巡,务必搞清楚当阳县的城防情况、还有当阳县北的章乡水寨,究竟有何等坚固、守卫是否严密。
其次,我自会立刻上书丞相,请示一旦时机成熟,是否能直扑当阳,焚烧刘备存粮!
最后,摸清去当阳的路途,该当如何扫清。记得去当阳的路,是从编县东边不远处经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