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见,对于江陵到宜城的运粮,暂时就视而不见好了,再多观望几次。反正只要我军不出击,就不会中计。最多就是让诸葛瑾顺利运粮得手罢了,这点损失我军还是承受得起的。
倒是武昌到宜城的汉水水路,诸葛瑾为何弃而不用,我们可以设法加强哨探。如果确实能找出理由、证明诸葛瑾是有不得已的原因,没法用武昌那条路运粮。到时候我们再设法劫江陵那一路的粮草也不迟。”
这个初步决策,实在是太怂了。
然而曹仁想来想去,也没胆子推翻这个决策。
诸葛瑾的神算之名,带来的阴影实在是太大了,曹军只能先求稳。
好在贾诩看曹仁情绪低落,倒也及时转移话题,安慰道:“将军不必过于担忧敌军运粮顺利。我军在汉水上游,至少还有徐晃将军那一路,六月必然能打出些战绩。宜城这边相持,我们还能趁机多分点兵去西线,以求更快突破。”
曹仁一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便没有再丧气。
……
宜城战场这边,诸葛瑾用了诱敌计策之后,八天之内,顺利运达了两趟粮食,对面的曹军,却没有任何反应。
也不来劫粮,也不求战。
着实让诸葛瑾一开始的设想,稍稍有点落空——虽然只是落空了一部分,因为霍峻、王平那边的设想,并没有落空。
但即使是落空一部分,对于诸葛瑾这样的智者来说,也是挺难受的。
少赚就是亏啊!诸葛家的脑细胞都用上了,没赚到便宜那多丢人?
刘备倒是没说什么,心态非常好。在刘备看来,能勾引到敌人、提前削弱一波,那是最好。就算勾引不到,等到云长来了,堂堂正正打阵地战,也没什么不行。
所以刘备自始至终都没有催促诸葛瑾。
数日时间又倏忽而过,转眼来到六月初五。
这天,在汉水上巡逻的刘备水军,忽然抓到了一些细作,便送回宜城。
诸葛瑾因为计策未成,闲着也是闲着,就抽空亲自提审了那些细作。
一番拷打逼问,倒也不难撬出对方来意。
那几个细作在隔离状态下,各自招供:他们都是贾诩派来的,想探查刘备军的汉水粮道是否畅通、有没有遇到什么变故,为何诸葛瑾不从武昌往宜城水路运粮,而要走江陵那边的陆路。
而根据他们的招供,贾诩派出的细作,显然不止一两组。有些被抓住了,但绝对还有漏网之鱼。这些人,肯定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