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面更精彩!
郑卫国又问道:“过了吗?”
中山装苦笑道:“说了,在这件事上犯倔了。”
周也是不同意封城的。他说:“傅将军守城名将,是可信赖的。但抗日战争,是长期的战争,焦土抗战的主张是错误的;只顾一城一地的得失也是不足为训的。要着眼于争取最后的胜利。能争取时间就是胜利,能保存有生力量就是胜利。务请深思!”(历史原话)
听了之后很受感动,但还是不肯放弃守城计划。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种举措是不理智的。但从感情上讲,一个山西人为了保卫家乡而死守孤城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郑卫国叹了口气,说:“要封就封吧,只要这里有一线生机就行了。”
大南门是守军撤退的唯一一条通道,因为东面、北面是蜂涌而下的日军,西面是汾河,只有向南再向西才有望逃脱。
中山装四下看了一眼,说:“郑旅长,你这边要早做准备。今天晚上就要开始行动。”
郑卫国忙问道:“周主席也去吗?”
中山装说:“现在是联合抗战时期,本来依他的身份,实在不方便露面,可这些事情也只有他才能协调的好。”
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在封城之前就将周公送出城去了。但现在发生了变化,城门已经封闭,却还在城中。主要是这件事情干系太大,必须要有一个大人物才镇得住场面。
本来郑卫国没有打算将牵扯进来,可他搜集关于太原兵工厂的情报越多,越感到力量不足。
太原兵工厂现在已经有十七个分厂,七千多员工(有十八个分厂之说,但炼油厂不在太原,此处不涉及)。工厂里面不但有大批的设备,还有成堆的原料和半成品。如果用特种兵的手段去炸厂当然可以,可如此一来势必引起工友们的恐慌,还有可能跟兵工厂附近的晋绥军发生误会。这是郑卫国所不愿看到的。
更麻烦的是,就算郑卫国把设备物资都炸了,那些工人该怎么处理?留下来肯定是便宜鬼子了,可全部带走也不现实,难道要全部处决吗?郑卫国可下不了这手!所以他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求援。凭中g强大的组织力量搞定这些事情肯定不难。
当天傍晚,将军第三次召见郑卫国,与会的还有傅部几名心腹以及包括周公在内的几位中g代表。
似乎有些不满,冲郑卫国说道:“郑旅长这次千里奔袭,是专门为兵工厂的设备而来的吗?”
郑卫国一脸坦然,说:“我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