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因《道德经》不同的研究方向而分宗立派,但是蛊族却早于七族数百年,就存在于世。
距今大约4600年前,中原地带,曾爆发了一场,决定此后七千年历史走向的战役——逐鹿之战。
黄帝、炎帝率领部落,大败九黎部落,一统中原,开创了辉煌的中华文明,这也是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的由来。
战败的九黎领袖蚩尤身首异处。《皇览o冢墓记》复云:“蚩尤冢,在河南濮阳台前县,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现今山东阳谷县十五里园镇),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脾冢,在山阳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
他的残部,逃至当时尚属荒蛮的湖南境内,演变为“苗族”,至今,湘苗仍自称是“蚩尤后裔”。其后人渐渐向南繁衍生息,以云、贵、广西居多。
《上古记》曾载:“蚩尤一族,怀异术,擅驱兽控虫,巫蛊祈咒,莫不可测。”
这就是,蛊族的由来。
然而,居于深山,行踪神秘,略带恐怖色彩的蛊族,并不为世人所接受。即便大多蛊族后裔心存良善,入世以蛊术救人,极受尊重。却也只能隐瞒身份,以医者自称,白白让医族捡了便宜。
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有些歹毒之人,为一己之私欲,利用蛊术,做些丧尽天良的恶事。
西汉、三国、东晋、唐、明等朝代,都曾发生过轰动一时,蛊族所为的大事。尤其是明朝关于一颗红色药丸的事件,更是影响深远。
人性,总是善于忘记“善”而牢记“恶”,一件坏事足以摧毁一百件好事的印象。蛊族,也渐渐在人性和时代的磨砺中,式微凋零。
直到月饼这一代,虽然仍有诸多蛊族分支,却没人再精研蛊术。只是取些老方子,在购物网站开个店铺,多少有些收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