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诧异,这概念偷换过来了,高下也有所区分了!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吃陈成这一套,有人质疑道:
路大诗师固然写到了佛的形象,可也不带表他那里面就没有佛的“神”,相反“芬芳证大千”就是佛的“神”;
而你的诗里没有写到佛祖的形象,可也不代表你就写到了佛祖的“神’,我们甚至认为你这诗除了风景,什么都没写呢!
“错!大错特错!”陈成连连摇头!
我这诗中“处处有神”,你真是一个庸才,竟然视而不见!
就好像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也只是单纯只有风景吗?
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悦鸟性”,此空灵纯洁的世界,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
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
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
其实都是佛理的具象化!无一不在形象地展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可纵使你说的这首‘后禅院’诗里有佛理,也不代表你的诗里就有啊!”观众依然不领情——
这是陈成的又一次偷换概念,别人的诗不带表你的是,怎能混为一谈?
陈成心想:我就是仿效他写的,用他的诗是在抬高我的诗,要不然我直接夸我自己,你们能接受咩?
继续平静答道:“我只是不想那么啰嗦而已。”
有的佛理,早已经融汇在所写的景致里。
《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职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静观禅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王维老师是以佛理入诗的典范——
可是他的诗里最出色的那一批,大家并不多见“佛陀如何”“维摩诘如何如何”的字眼,想反的却是多写连自身都没有参与的空灵意境。
所谓“一切法空”——
一切法是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时、无时、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由五阴十八界等所构成的万法其本身就是“空”的。
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