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的“小迷弟”李白,就是这种“劣根性”的典范!
这二位论江湖资历,当然是孟夫子更高,可论才学,李杜二人肯定还是要高过孟夫子那么一点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即便是到了开元二十七年,李白最后一次拜访孟夫子时,这小子的诗力恐怕已经高过孟夫子了,毕竟此时他已经霸占诗榜榜首很久了。
但是,他给孟夫子提意见了吗?
仍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啊!
仍然“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啊!(《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孟夫子一看,十几年的小弟,还是这么夸我,心里很受用。
诗艺需要提升嘛?创作形式需要有点变化嘛?不需要。
他俩一个爱捧,一个受用,本没有问题。可是直接导致了孟夫子在中国诗史的排名至少降了一两名啊!
起码在各种排行榜中,孟夫子是要比齐名的王维老师略逊一两位的。
为啥子?
王维老师后来的经历很波折,一度又有杜甫、岑参、贾至等一流高手同场竞技,互相切磋,使得晚年的作品更上一层楼,进入新的世界。
而孟夫子嘛,坦白说,最后几年的作品依然精彩,堪称妙品,可是对比年轻时的作品,进步细微啊!
这怪谁?
当然怪李白,也包括王老师、王大叔甚至张丞相这一帮损友啊!
水平最高的李白都不挑孟夫子的毛病,孟夫子可不就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不出来,没有尝试其他的作品嘛!
就好像陈成与王大叔、孟夫子谈论盖嘉运那次,孟夫子都有点要吟诵边疆的迹象了,最后不了了之,要不然看孟浩然写边塞诗,也会有点意思,说不定还会诞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样的奇句!
总之,孟夫子,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山水诗人,而没有拓展其他领域,李白等基友都是有责任!
反而陈成最欣赏王大叔的性格,有话直说,直接挑人毛病,“不护细行”,但奇怪的是,王大叔很爱给别人找茬,李白、高适、王之涣、王维照说不误,偏偏他就是不着小陈我的毛病,一直捧得我晕晕乎乎。奇了怪哉!
再联想王大叔与自己老爸的交情,难道我其实不是陈不器的儿子,而是王大叔寄养在陈家的?
唔……
陈成正想着自己可能不是陈朝皇子而是太原王氏,被七少打断思路:“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