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夺回主动权:“雷拓兄台所说,我不解其意!我这诗,连带正义联盟几首诗……”
有问题嘛?
不要随便给人罗织罪名行不行!
我怎么还没有看出来你有周兴来俊臣等酷吏的天赋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雁门是雁门,晋阳是晋阳,晋阳的地位再高,跟雁门关有毛线关系?
出了雁门关,以前是突厥人的天下,现在是大唐的土地,以后,是契丹人的领域。
易手频繁,往来反复,而晋阳,抑或说太原这一片,不受影响。
我在异族人的地盘射杀恶虎,跟大唐的龙兴之地何干?
而且明眼人都知道,我这指的又不是真虎,虎虎那么可爱,怎么可以杀虎虎?
然后,就是你把“虎”指代太祖皇帝,我看你才是反动,才是有“不臣之心”!
大唐皇帝是真龙天子,那是“龙”嘛,怎么会跟“虎”有关系?
名字叫“虎”,就真的是老虎,那诗榜总榜名“苌”,难道还真是一颗猕猴桃嘛?(当然,陈猕猴桃暂时不想把自己的真实身份透露出去)
被大唐视为“正朔”,追加“三恪”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难道是一只狸猫,然后北魏都不能射杀狐狸了吗?
那你这“老虎吞食十万狐”也有问题,不是讥讽大唐作为人家的臣子,最后还是反骨了一把么?
穿凿附会谁不会?
陈某人吃过这个苦,早就领教惯了,你这小小伎俩,我还怕你不成?
当然,对于“避讳”这种事,陈成越来越不认同,也很反感。
好好的“民部”改为了“户部”,好好的“民风”,硬要说成奇葩的“人风”,而李世民自己都说得清清楚楚了,并不需要刻意避讳“世民”二字,周代礼制规定“二名不偏讳”,就是说不单独避讳,只有合起来时,才予以避讳。孔子的母亲叫“颜徴在”,《论语》中不是说“文献不足徴”吗?
所以“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真正较为严格的避讳“世”、“民”二字,是在太宗亡后。
李治这个“带孝子”,为了表达对老爸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非要强加严格限制,“世”改为“代”“系”,“民”改为“人”,导致后面大家使用文字起来很不方便。
这种陋习,绝逼要改!
假如小陈我当了皇帝,根本不会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