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多,绝不会犯错!(陈兼:“……”)
“我不是挑你诗的毛病。”
“那是……”
“我好像一直听阁下说,出了宜州,便是南诏?”
“对啊。”陈成心中犯嘀咕道:“难道……不是吗?”
“哈!哈哈!哈哈哈!”苗期大笑三声,笑得陈成心里毛毛的。
难道不是吗?
“大错特错!”苗期喝道:“宜州往东,难道不是黔中道吗?!”
陈成:“……”
广西上面是贵州,广西西北边陲宜州与贵州西南“犬牙交错”,说得的确没错。
黔中道过了呢?
剑南道!
看到“剑南春”就可以想到,剑南道与四川重合不小的地方,本身也就是取“剑门关以南”的意思,开元年间还设立“剑南节度使”,掌管四川省大部乃至云南的部分区域。(此时的剑南节度使为乐山大佛的捐资者、杨国忠的提携者章仇兼琼。)
“至于你所说‘南诏’,应该是蒙舍诏吧?”苗期侃侃而谈:“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皆在南诏之北,为大唐藩属!远在苍山洱海之间,如何到得?即便不提蒙舍诏之大厘城(太和城,大理),宜州到另五诏,也是天遥地远!恕我实在愚钝,不懂阁下‘出了宜州便出国’的论断从何而来!”
陈成:“……”
苗期有理有据,直把陈成说得哑口无言!
心中复刻中国地图——貌似是这样不假!
但自己是如何得出这种结论的呢?
基于几个错误的观念。
首先,在陈成看来,南诏国就是后来的大理国,出了六脉神剑和一阳指的大理段氏,再往后,就是沐英平定的云南。
广西过了是云南,而宜州(河池)在广西边陲,我说过了宜州是南诏,有毛病?
用苗期的话,毛病太大了!
首先,陈成心中的南诏概念,与其他人的概念就完全不同。
陈成心中,南诏就是一个比云南还大、拥有部分四川、越南的强大国家(最强时有约75万平方公里,反观云南只有39万平方公里。)
可是在开元年间的人看来,南诏就是六诏之一而已。
三年前的开元二十六年,南诏王皮逻阁兼并五诏,请求李隆基合六诏为一。李隆基当即指示:其他五诏都是墙头草(附唐也附吐蕃),该打!南诏算正式立国,皮逻阁也被册为云南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