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台城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金陵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却只有“双飞白板向斜桥”的冷清迹象。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到金陵之后,早不见六朝故都的繁华,先生摊卷,童子采樵,黄叶堆积,青山无路——
无论如何,却已经无缘得见已经逝去的南朝了!
后人想到那些往事,往往只能惆怅一叹,然后喝喝酒,吹吹牛吧!
不得不说,即便是陈成这种竭力摆脱“南朝”“帝王后裔”的人,看到“青山无路认南朝”时,心中还是涌现起一股莫名的伤感!
不是为饿死的梁武帝,也不为自己的陈朝,单纯觉得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我们的先辈都是从那段时光过来的,无论南朝北朝。
东晋南迁之后,金陵曾数百年作为汉人抵御北方强权南下的堡垒,维系了汉人灿烂的文明不至于断流,但是南朝一灭,这座千年古城毁于一旦,整个唐朝都没有任何恢复的意思。直到五代十国的杨吴、南唐建都于此,金陵才重新有所起色,再到明朝朱元璋定都于此,700才恢复“金陵帝王州”的本色。
这样一座占尽龙盘虎踞地利,坐拥魏晋六朝文化的千年名城,因为隋唐两代的刻意贬抑,沦为“大农村”,怎么能说不可惜呢?
只是,虽然你一句“青山无路人南朝”,勾起南朝传人小陈我的遐思,但我仍然要对你提出严厉批评!
今天陈成取胜、认输都很干脆,基本上不跟对手交涉,这还是第一次挑毛病。
“为何?”苗期不了解陈成的习性,奇怪问。
“阁下去过金陵嘛?”陈成笑问。
“没……没去过。”苗期来自宜州西南的田州,更偏更僻,当然不可能去过千里之外的金陵。
“我一猜便是如此。”陈成背过手,一副见多识广、“我去过的景点比你吃过的盐都过”的自得模样。
“台城万柳凋”?
不存在的。
小陈我去金陵的时候,就专门看过台城遗址,柳树长得好好的,何来凋零之说?
莫要说小陈所在的此时了,晚唐如何?
晚唐韦庄的名作《台城》曰: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看到了吧!
到唐末五代的时候,“莫得感情”的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呢!
六代倾覆的确已经成为历史,然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