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如出一辙!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安禄山怕李林甫怕得要死,还没有后来那么野心外露而已。
前车之鉴梁武帝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方面他自己认为“盟成自取金瓯缺”,但另一边的野心家却已经“侯景不怕渡江难”了。
后人常说“金瓯无缺”这个成语,看着等霸气的词语,多认为是秦汉汉武唐太宗这样的雄主说的,最不济,也得是乾隆这种沾沾自喜的自大狂说的。
可其实呢,这个成语就是梁武帝同志发明的。
而且,就是在侯景这位“宇宙大将军”投降南朝时说的。
那是一个清新的早晨,梁武帝念完经之后起来散步,来到武德合口(小门口),一个人自言自语:“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承平若此,今便受地,讵是事宜?脱至纷纭,悔无所及。”大意是:我打梁朝十分强大,疆土完固,国家太平无事,接受侯景的投奔,此事再好没有了。倘若被朝臣的意见误了事,岂不是后悔无及?(快接收!快接收!去晚了就接收不了啦!)
谁知道,当初被梁武帝视为“补齐最后一块短板”的侯景,成了漏水的那一块呢?
等到“钟山风雨起苍黄,八千雄师过大江”之后,梁武帝只能“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佛道也沧桑”了!
困在台城,所谓“蔬绝空陈鸡子多”是也!
这个时候,到底是谁先来“勤王”呢?
还没看到忠臣良将,反而是“七官先反弟兄戈”!
梁武帝手下的这些大臣,乃至诸王,别看一开口就是“圣明御宇,上应苍玄,北土遗黎,谁不仰慕?”(大贪官朱异名言名句)但是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群臣就是各种投降,群王就是各种自立为帝。
最后,如果不是我们家的大英雄陈霸先荡平侯景,安定江南,这南朝,早就完啦!(有你家大英雄陈霸先,陈朝不还是亡了?)
总之陈成的这首诗看起来,延续了他在“陈武帝钓鱼”一诗中的艺术特色,有理有据,却又不予置评,全用史实说话。
各种当年的事件组织在一起,对比鲜明,格外引人深思!
而且,因为陈成对梁武帝“爱之深”,所以就“责之切”,把他“金瓯无缺”“江山永固”之类的名言夹杂其中,现实又是“秋草台城”、“蔬绝空陈”那种嘲弄中带着怜悯的语气当真是一绝!
你们都说我写不了七律诗,现在怎么样?
我与梁武帝强强联手,奉献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