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我们知道你是想写一句应景的诗,表达仙姑招女婿的喜气洋洋!可是这也太突兀了吧!怎么着就海誓山盟,地久天长了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前两句,我以为你想写大国边防。”小六摇头道。
“看三四句,我以为你想写僻壤穷乡。”王小五摊手道。
“看五六句,我不知道你是想写互通有无,还是裂土封王。”郭小四连连叹息。
“结果搞了半天,你想的是龙凤呈祥、地久天长。”蒋飞撇撇嘴道。
“综上所述!”孙沐代表众兄弟总结道:“你是真的很不适合写七律诗。”
窦亮比划了一个“阿门”的手势(也跟陈成学的),表示他的七律可以安息了。
陈成:“……”
被几个人身的自己真传的小毒舌一喷,陈成都忍不住想要泪奔,找个地方大哭一场。
你可以说小毒舌们鸡蛋里挑骨头,可是又不得不承认,有的地方,人家真的挑出了骨头。
反思一下,这不是陈成一个人的毛病,而是写古诗人的通病——
越到现代越明显!
去诗词论坛看看,或者附庸风雅的人偶然小秀一下——
都能发现写古诗貌似写七律的人最多,但是质量又是公认的最差。
绝句或者五律起码还能看看,绝大多数的七律简直不堪入目。即便某些被入选课文的标榜“七律”的诗篇同样如此。(比如……)
原因何在呢?
写的人多,在于这种形式一拿出来,大家都知道:哦!你写的这是古诗!甚至是格律诗呀!好棒棒哟!
然后,在熟悉了始安七少口中各种“偷懒”的形式之后,人人都分分钟可以写出七言律诗,反正就“一轮红日……千里白云……”尽情地扯呗!
什么起承转合,什么前后因果,都不重要,记得的就是林黛玉教香菱的“无非是四个对子”,拼完大吉!
八句看完,啥玩意没有!
又有人说:“现在人写诗,都是大着肚子,中间对子对的惊心动魄,两头却一笑而过。”
写七律十分力,八句每句一点二五分力,或每联二点五分力,这么着才是“骨肉均匀”。
但多数“伪诗人”都是七律十分力,“颔联独占八分,颈联占一分,首尾分一分”。这叫什么?这是甲状腺肿大啊!
陈成的这首诗,连甲状腺肿大都算不上,因为他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