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魏帝笔墨雄赡,吴主体裁绵密”。书迹流传到唐代,书法家韦续把他的行隶,评为“下中”品。(如果岐王发明了“诗榜”的话,那这位韦先生和《书断》作者张怀瓘则发明了“书法榜”,开元天宝年间的大唐人还真的挺爱每天比来比去。在《书断》上给孙皓的书法评为第三等。)
如此看来,善人这首诗很可能是一首“品三国”诗了。
问题是,孙皓三个异母弟弟是不是也能写诗,就不得而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毕竟这是从钟矩的诗上改的,英文先生圆不了也正常。
孙皓毕竟才名小了点,要说是南唐李煜的话就符合,李煜说自己在帝王中才华第一,除了宋徽宗魏武帝,恐怕别人都很难争一争。
相比“兄弟尽能诗”,说李煜是“父子尽能诗”恐怕更贴近,他和老爸南唐中主李璟堪称“最能写诗父子二人组”,甚至还有联名作品集《南唐二主词》传世。
但猜李煜的话——人家唐朝的诗,你说写的是五代十国宋初的南唐后主,未免太不靠谱了。
思来想去,也没有一个完全靠谱的人选。最后只能请求大善人提前公布答案。
反正这是长辈嘛,在长辈面前显得愚钝一点,需要他们的指点,也是会做人的体现。
莫善人也不是一个爱卖关子的人,道:“我写的与罗教习这首是一样的。”说着补充道:“当然,我并不认同他的观点。”
陈成一看,罗教习那首是“井中未死千秋恨,安乐长安愧对民”,嘴巴忍不住张开。
那岂不是说,他这首写的也是……那位?
是啊,北邙葬了那么后主皇帝,蜀汉后主刘禅、东吴后主孙皓、乃至后世的南唐后主李煜都有了,又怎么会少的了他们陈家的后主,陈叔宝呢!
罗教习说陈叔宝“安乐长安”也没错,但他在投降隋朝的16年后,仁寿四年十一月,是在洛阳城病死的,葬在洛阳的北邙山。
陈成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是故意的,明明他很不喜欢跟陈后主攀上关系,也并没有血缘传承,可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却总少不了有人在他面前大谈陈后主。
可能是大家都很喜欢《玉树后庭花》吧!
相比较明君,昏君的话题总是更多一点,距离此时最近的两位昏君就是“陈炀帝”和“隋炀帝”,不提他俩提谁?(当然,陈叔宝谥号“炀”却不被承认是“帝”。)
眼看着在离洛阳、金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