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挑战江湖秩序,凭你这点微末伎俩还早得很呢!
第二局的主题“亲”也非常值得一写,而且与“君”专指一人不同,“亲”的范围非常地广,凡是在淘宝上买东西的人都可以叫做“亲”。(呃……)
“金主爸爸”“衣食父母”这是现代看法,在古代,“进入人伦者为亲”,也就是跟你有伦理关系的都是“亲”。
在唐代这种门阀势力依然庞大的时代来说,大家族的“亲”真的很夸张,陈成排行十一还算好的,岑参那种排名二十七的也属正常,家里的长辈们再争争气,陈一百零八将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旁系的且不说,直系的同样有很多。
甚至即便不说血亲,甚至连“朋友”也能扯上边。
你说刘关张“亲”不“亲”?
朋友虽不是血亲,但胜似血亲。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嘛。
这么算下来简直可写的就太多了。
单说父母的话,在传统看来,父母可以类比子女的天和地,要不然也不会“天地君亲师”并列,从《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那些话来看,对双亲的爱戴简直到了夸张的地步。
而且越到后来,这趋势更明显。
如果有什么能让你忽略君王的要求,那只能是“亲”了。李密写《陈情表》推脱司马炎的起用诏令,正是用“奶奶有病”的理由来推脱的。而自诩“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晋武帝也无话可说。
“这首诗呢,和刚刚那首,我已经提前写好了。”路承允掀开另一份诗稿,示于众人。
所有人都惊讶:
我们这都还没有开始构思呢,你竟然已经写好第二首了!
大诗师果然才思敏捷,文如泉涌啊!
只是同时写两首诗,你改也不改,难道不会影响质量吗?
带着顾虑,大家一起去看路大诗师第二首诗,写的是:
思归
本意乘车便,恐将买棹行。
众流趋桂水,游子念乡情。
月照一帆久,秋随双桨生。
始安是父母,隔县已相迎。
嗯?
从大诗师的题目来看,他是已经想回家了吗?
想想也是,路承允平鸿轩二人,还比陈成一行人早一日离开始安。
如果他俩这些日子都没有回城的话,那同样离家大半月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家”就是父母,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