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为歧王诗榜很久不更新了。
但就算是歧王诗榜更新最频繁的时候,王维也是榜首的常客!
显然在歧王殿下看来,什么张说、张九龄、王翰……
本王不看江湖地位,就觉得王维是天下第一了,怎么着!
而王维当时所作的《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就可以看出他与歧王多么熟络,多么为歧王看重了!
那时候他还不到二十岁!
甚至在他只有17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流传千古的绝唱了!
王老师呀王老师,您下手轻一点,我可真是很怕被您“打”得鼻青脸肿呀!
小陈心里默默道。
“妙极,妙极——方才的所有题目,朕都预先告诉过你们了——恐怕你们也有所准备。”李隆基笑道:“现在现场出题,当场成诗——正是能分辨上下的绝好计较!”
圣人雅兴很高,王维、陈成自然都领命。
“却不知,哪位来出题呀?”
李隆基环视左右,只见李林甫跃跃欲试,又有出来“搅局”的兴致,可李隆基也怕他又随性地搞出“黄瓜”这种题目,看看张九龄又看看他,笑道:“这样吧,先前已经出过题的,此番就不要再凑热闹了——朕也出过一题了。这样……”
“瑜儿!”李隆基唤道。
“瑜儿在!”小郡主袅袅出席。
“你不是说要搞‘诗榜’么?”李隆基笑道:“这一题就让你出吧——对决的结果,刚好就让你记在新榜之上,格外新鲜及时呢!”
这话一说,气氛又热烈了一些:王维是歧王诗榜的万年“榜首”,就好像小陈来打擂,要夺他擂主之位一般。
王维和小陈倒都没有意见,却见小郡主托着腮想了一会儿,眼睛溜溜地在大臣间看了一圈,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有了!”
李隆基、武惠妃和她的那些堂兄堂姐都笑着看着她,看她能有什么花样。
“张令公是圣人的‘股肱之臣’,咱大唐江山如今的盛景,圣人也是依仗着他老人家来主政——”小郡主夸了几句张九龄的劳苦功高,向张九龄施了一礼,表达对张九龄守护她们李家江山的感谢。张九龄颇有些感动,含笑向他颔首。
尽管他如今做事已经越来越受到掣肘,可看到这么小的女孩子都知道他对大唐的重要性,仍然老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