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苌所作《但愿人长久》可排第三,另外获得“特别演唱奖”;
贺知章所作《奉和圣制千秋镜诗》排第二——小陈没能“和”上皇帝的诗,贺老专业帮皇帝“和诗”二十年,流传后世的二十多首诗里动不动就“奉和圣制”,这个光荣任务自然接下;
最后是张九龄,一个字的诗也没写,排第一。
“嘿,我就不服气了!搞了半天我才排第三、第五啊!苏轼、杜甫都拿出来了,还不够打吗?”
“唔,也对,张九龄、贺知章资历太厚,年龄又长,没办法!王维今天又写了啥拍马屁的呀,把经小陈我‘优化’过的杜甫的诗都压下去了!他现在年龄也不是很大吧?”陈成内心暗想,不过想到王维年少成名,对写歌功颂德的诗也驾轻就熟了,胜过杜甫也没大问题——事实上日后与杜甫同在肃宗朝为官,还真有过在同一个题目下正面PK的时候。(同场竞技还有岑参——猜猜最后谁赢了?)
王维的另一篇“大作”,《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即事》中也有“共欢天意同人意,万岁千秋奉圣君”的句子。
可不是光他小陈会拍马屁,而且人家“拍”的尺度,掌握得刚刚好。
哎——说到王维,到现在还没有目睹这尊大神的尊容,满遗憾的。
排名出来了,圣天子自然要依次看赏,张九龄在第一个——虽然他今年没写诗,但他……
直接写了一本书出来!
而且一写就是五卷本!
张九龄献给圣人的这本书,拿人照镜子、见吉凶做比喻,把前世王朝兴废的故事编纂成文,起名叫《千秋金镜录》。
李隆基拿到书后大加褒奖,不但自己看,还赐给其他群臣一起看,让大家共同来学习下张丞相的讲话精神。
这本书也可能是后世宋神宗让司马光撰《资治通鉴》的名字与立意的由来之一。
褒奖了两位老臣之后,李隆基宣获得第三名,时任监察御史的王维上前听赏——
陈成抬眼看时,大吃一惊!
他却道王维是谁——
竟然是此前在五凤楼下提醒他“忘记写名字”的青色官服考官!
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也是陈成被王维“低级别官僚”专用服装色给蒙蔽了,同样是八品官,王维这八品官可了不得:唐代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品秩低而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