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的同时,他便将诗的品级给判出来了。
不管写了多少句,他看一眼,便随笔画上“中”“中上”“上”“上中”,立即决定了在场小考生们的命运。
不消一炷香的时间,批卷完毕,唯一的考官悠然袖手休息,并由手下吏员们向在场“望子成龙”的家长公布这些大唐官二代第一轮的成绩。
这下家长们都一窝蜂地跑去听“唱名”,没人再去看杂技表演了,看起来就好像一场小型科举“放榜”了。
“哎哟,我儿子是‘中上’啊!”
“我儿子也是‘中上’,哈哈!”
“承让承让,鄙人孩子得了一个‘上’,哈哈!”
“我儿子、女儿都得了‘中’,也不错,嘿嘿!”
现场一片喜气洋洋,虽然考官的衣服颜色显示出他是靠末尾的八品官,比在场的大多数人家的官职都要小,只能和柳绘老爸、陈十一郎老爸这种低级官员比一比,可各位公爵夫人、相国夫人仍然向考官的辛苦表示感谢——
这位八品芝麻官脾气不错,别人施礼,他便还礼。
“唔,我还以为我直接就能得到‘上上’的评价了,没想到只得到一个‘上中’呀。”陈成没有家长陪着,知道自己获得的是第二等的评价,些许不满!
暗暗也对那位芝麻绿豆官的考官看低了几分,给了个“不识货”的评价:这位仁兄竟然连杜甫大神的诗都看不过眼?
不知阁下自己是几斤几两呢?
当然,这才第一轮呢,不急。
他也还是留了一手的,杜甫这首诗,被他斩头去尾,肯定影响了完整性。
辞藻够华丽了,但平铺直叙,意思不连贯,还缺一句“托物言志”啦,“借景抒情”啦,“怀才不遇”啦,“壮志难酬”啦之类的总结性妙笔。
这倒不是杜甫的原诗缺少这种感情,只是人家的感情和他现在的感情是相反的,不能生搬硬套呀!
单纯描写场面的话,他最起码可以在杜甫的诗里截取八句描写千秋节盛况,还可以接上的两句是“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后一句说走钢丝,前一句说的意思是唐玄宗养了一群会跳舞的骆驼,跳完舞之后还会嘴里衔着酒杯把酒敬献给皇上——
这场景别说这时候的人啧啧称奇了,自认见多识广的陈成也没见过啊!
只是今天圣人的这群骆驼还没有上场,自己要是在诗里提前写出来有这事,那不就穿帮了嘛!
不急!不急!慢慢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