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在五六万两,不会超过6万两”
“当然了”
“这仅仅是战车的价格,还没有考虑,工匠们的用工成本,配置大量的火炮和弓弩,大稍硬弓”
、、、
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工部老杆子王文简,对工部兵械的造价,那也是手到擒来。
没错的,他老子就是工部尚书,王文简很早以前,就进入了工部,资历杠杠的。
旁边的卢若腾,白发苍苍,老迈不堪,又是进士出身,崇祯朝的老杆子。
说实在的,要不是看在朱皇帝的面子上,王文简肯定是不服气的,凭啥啊。
要知道,王文简出身工匠,资历深厚,专业技能更是老杆子,就等着接班朱企鋘呢。
就像这辆战车,无论是工艺,还是造价成本,王文简都不用翻本子,就能脱口而出。
整车下来80两,大批量营造,那就是70两,因为原材料的成本不一样啊,量大价低,工匠也更熟练。
“嗯”
“王侍郎有心了”
“干的好,辛苦了”
“你的功劳,居功至伟,朕都记在心上”
“好好干,朕很年轻,你也年纪不大,君臣时间长的很”
精明老辣的朱皇帝,对于王文简的回答,非常的中肯和满意,点了点头,夸赞了几句。
没错的,大明的工部,工匠营,能有今天的成就,王文简不容易啊。
打造出那么多的兵械,装备30多万大军,确实是居功至伟,没有一丁点的水分。
朱皇帝很清楚,他的老叔公朱企鋘,其实是一个兵部管理者。
去年一年,朱皇帝都在外面,御驾亲征,南征北战几万里。
而他的大后方,昆明首府,刘皇后,几个尚书,堂叔和老叔公,也是功劳不小的。
尤其是老叔公,身份超然,一直是朱皇帝的定海神针,负责所有的事情,职权相当于没有兵权的右丞相。
所以说,整个工部,功劳最大的一个人,反而是眼前的王文简。
“咚咚咚”
得到了朱皇帝肯定和赞赏,老工匠王文简,忍不了啊。
直接双膝一软,磕头如捣蒜,双目含泪,口中高呼着:
“皇恩浩荡”
“陛下恩典,恩宠”
“老臣和家父,感恩戴德,永生不忘”
“老臣父子,无以为报,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