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最后,是关税和矿税,也是收了十几年,数额比万年年间,足足翻了好几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掌控了户部的老索尼,干了几十年重臣,如数家珍了,把朝廷的赋税,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没错,从满清顺治年间,一直延续到满清灭亡,朝廷的赋税,都比明朝的时候,更加繁重。
后世的大清王朝,之所以能延续两百多年,中期的时候,还是靠关税救了一命,否则早就崩塌了。
明朝末年,从万历年间,到崇祯十六年,维持一个国家的运转,如果没有4千万以上的财政收入,肯定要崩盘。
满清入关以后,也不能例外,刚开始为了拉拢士绅民心,减免了很多杂项,但很快发现,也无法维持下去。
且随着战争的持久性延续,粮饷的消耗,缺口越来越大,迫不得已之下,乱七八糟的杂税,征收的反而越多。
大名鼎鼎的辽饷、剿饷和练饷,顺治三年就开始重新征收了,盐税更是翻了好几倍。
甚至是崇祯年间,废除的矿税,也重新翻出来,继续征收,可见其财政的窘迫困境。
还有一点,就是三藩粮饷,顺治后期的时候,随着朝廷宗室的凋零,满蒙旗丁的腐蚀,战斗力越来越差。
满清中央朝廷,为了干掉明朝和农民军余孽,只能咬着牙硬挺,拨付大量的粮饷给平西王、平南王和靖南王。
以至于到了康熙年间,三藩的粮饷超过900万,朝廷财政不堪重负,最后逼着康熙大帝痛下杀手,玩命削藩,还差一点把满清削没了。
“索大人”
听到这里的时候,别说岳乐了,就是权臣鳌少保,也是满脸黑线,对着老索尼表情严肃的说道:
“能不能找个由头,再加点赋税”
“老夫打了几十年的仗,非常清楚那帮丘八的德性,没钱没粮的话,就要动刀子了”
“还有,如今西南的明贼,气势如虹,朝廷要是缺粮饷的话,前线的军队士气低落,别说是打胜仗了,能不能守住防线都成问题”
满清两大权臣,分工明确,一个管钱,一个管军队,相互不插手对方的势力。
这就导致了,鳌少保对财政的困境,一直比较模糊,再加上出身军队,本身就不懂财政问题。
但是,这个老武夫知道,没有粮饷的话,军队就得出问题,放出去就是一群野兽,兵过如梳,匪过如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