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举双手赞成!
“没错。”欧阳伦点点头:“难得这次淮西勋贵主动提出告老还乡,自然是要利用好这次机会!”
“对于那些表现良好且是国家栋梁的淮西勋贵,当然是接受他们的保证书留用。”
“而对于那些庸碌无为或劣迹斑斑的淮西勋贵,正好接受他们告老还乡的请求。”
“如此既不伤朝廷元气,又能轻松清理一批淮西党人,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水花四溅:“妙啊!这不就是咱常说的'大浪淘沙'吗?“
“先让冯胜这几个刺头写了保证书,消息传出去后,其他人必定坐不住。到时候.“
朱元璋眼中精光闪烁,“主动权可就在咱手里,咱想要那个留任,想要那个告老还乡.“
“欧阳伦,你小子真的是太精了!”
但朱标却皱起眉头,提出了新的顾虑:
“父皇,妹夫,若是那些被同意告老还乡的淮西勋贵心有不甘,闹出乱子怎么办?毕竟他们手握兵权,门生故旧遍布军中,若是心怀怨怼,恐怕会动摇朝局。“
欧阳伦微微一笑,自信道:“陛下所虑极是。不过,此事倒也不难解决——关键在于‘名’和‘利’。“
“哦?“朱元璋眯起眼睛,“欧阳伦看来你早就想好了啊,别藏着了,赶紧说!“
欧阳伦竖起两根手指:“第一,给足他们体面,让他们风风光光地退下去;第二,给足他们实惠,让他们后半辈子衣食无忧,甚至比在朝时更舒坦。“
朱标若有所思:“妹夫的意思是……设立一套明确的勋贵致仕恩赏制度?“
“正是!“欧阳伦点头,“只要朝廷明发诏令,规定勋贵告老还乡后可享何等爵禄、田宅、荫庇子孙之权,他们自然就会权衡利弊——与其在朝中战战兢兢,不如拿着丰厚赏赐回乡做个富家翁。“
“相信淮西勋贵都是聪明人,不会和好日子对着干的。”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好主意!咱还可以按功劳大小分等级——功劳大的,赐金银田宅;功劳小的,给个虚衔养老;若是敢闹事的……“
他冷哼一声,“那就别怪咱不讲情面!“
欧阳伦补充道:“太上皇圣明!此外,还可规定致仕勋贵每逢大节可入京觐见,子孙有才学者优先录用。”
“如此既显朝廷恩典,又能安抚人心。“
“大家不仅不会闹事,反而还会体现出太上皇和陛下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