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哪怕一丝一毫的退缩,绝不会放弃作为一个县令所应有的职责和担当。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只要他还能在这个县令的位置上多待一天,就要拼尽自己的全力去保护百姓,绝不让郑家的黑暗如同瘟疫般继续蔓延,侵蚀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他的眼神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和绝望之后,重新变得坚定而执着,仿佛在那无尽的黑暗之中,捕捉到了一丝若有若无、却又无比珍贵的微弱光亮。
县令方正焦急而又无望地在自己的官衙书房内来回踱步。透过那扇雕花的窗户,只见天边的夕阳如同一盆泼洒的鲜血,红得让人触目惊心,似乎在冥冥之中预示着郑家那深不可测、阴狠毒辣的阴谋。那一抹残阳的余晖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小刀,无情地割在他的脸上,却只能映照出他满脸的愁苦和无奈。书房里的香炉里,香烟袅袅升起,却无法抚平他内心的波澜。
在县城那熙熙攘攘的街头巷尾,突然之间冒出了许多新的故事。这些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郑凯如何慷慨解囊帮助穷苦的学子,如何毫不吝啬地赈济那些遭受天灾的灾民。郑家精心操控的说客们,一个个如同街头卖艺的艺人,站在人声鼎沸的市场中心,手舞足蹈、声嘶力竭地讲述着这些经过他们精心编造、刻意美化的故事。(说客们的面部表情丰富得近乎夸张,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得极大,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表演的成分。)他们的衣服上绣着繁复的花纹,却显得有些俗气。他们那高亢激昂的声音,在嘈杂喧闹的市场中显得格外突出,就像尖锐的哨音,瞬间吸引了无数过往路人好奇的目光,纷纷驻足倾听。(路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拢过来,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漫不经心渐渐变成了好奇和感动,有的人甚至忍不住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路人们的鞋子在地上踩出了一道道凌乱的痕迹。
郑家为了给郑凯洗白,还不惜花费重金,邀请了当时声名远扬的教授、才华横溢的大文豪以及其他颇具影响力的社会名流为郑凯发声站台。这些名流们为了金钱和利益,纷纷昧着良心挥毫泼墨,用他们那华丽绚烂、令人目眩神迷的辞藻和细腻动人、真假难辨的描述,硬生生地将郑凯包装成了一个被世人误解的饱学之士和无比慷慨的慈善大家。(他们的文章在县城的各大报纸上占据了大幅的版面,那优美的字体、精致的排版,无不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报纸的纸张散发着油墨的味道,有些刺鼻。这些经过精心粉饰的文章和信件一经发表,立刻在县城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不明真相的民众们在这些谎言的蒙蔽下,开始对郑凯心生同情,甚至渐渐将他视为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