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帅力更是攀升至78,智力与政治的分数更是耀眼,分别达到了83与86,而魅力值也不低,稳稳地站在73。但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卫觊真正的才华,远不止于此。
他,是书法界的泰斗,与钟繇并驾齐驱,无论是古朴的篆书、灵动的鸟篆,还是稳重的隶书、飘逸的草书,皆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河东盐池旁的一座座石碑,铭记着历史的沧桑,而它们上面的碑文,大多出自卫觊之手,每一笔一划,都透露着他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在曹魏文帝、明帝的时代,卫觊的文采飞扬,他撰写的诏令、驳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竟达数百篇之多。而他的个人着作,如《魏官仪》等,更是多达十余部,每一部都是他对治国理念的深刻阐述。
更令人钦佩的是,卫觊在律法上的造诣。他亲手参与制定了曹魏的《新律》18篇,《州郡令》45篇,以及《尚书官令》、《军中令》等多部律令,这些律令不仅继承了西汉《九章律》的精髓,还大胆创新,精简了汉代繁琐的条文,为后世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卫觊的远见卓识,却并非总能被世人所理解。想当年,曹操欲平定关中军阀,曾向荀攸征求意见。卫觊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军阀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封赏,便能让他们安分守己,逐步瓦解。但若强行攻打,他们定会抱团反抗,后果不堪设想。遗憾的是,曹操并未采纳这一建议,结果钟繇讨伐失利,曹操不得不亲自出征,虽然最终平定了关中,但代价却是无数将士的鲜血和生命。事后,曹操回想起卫觊的忠告,不禁暗自懊悔。
尽管卫觊才华横溢,但刘宝心中却总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作为世家子弟的卫觊,身上似乎总带着那么一丝不可捉摸的气息,让刘宝对他既敬畏又疑虑。然而,刘宝深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乃是治军治国的大忌。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种特殊的方式,既重用卫觊,又时刻警惕,确保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第342章,一场关于信任与智慧的较量,即将在河东盐池畔悄然上演…… 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刘宝决定要让卫觊这颗潜在的明星闪耀得更加耀眼。他不仅仅是在提升一个人的能力,更是在编织一场关于信任与成长的华丽篇章。
刘宝花费数日,仿佛是一位精心雕琢的大师,与卫觊并肩而坐,从晨曦微露到夜幕降临,他们的话题跨越了军事策略、治国理念、智慧碰撞,乃至艺术鉴赏。每一次深入的对话,都像是为卫觊的心灵和能力注入了一股股鲜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