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瓦片建造房屋的工匠,也大多集中在城市里面,难以普及到乡镇。
再加上这些工人工作的工资也远高于普通村民的承受范围,导致青砖瓦房在乡镇几乎成为奢望。楚凡和楚茂实都深知,唯有通过教育改革,培养更多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才能逐步改变这一现状,让先进技术惠及更多百姓,从而提升整个魏国的综合实力。
显然这样苦力活并不是那些世家大族和那些接受过儒家思想的学子所愿意从事的。所以中华大学的招生策略特意避开这些群体,转而吸引那些有志于技术革新和实际应用的年轻人。
当然在老师这方面也是一个难题,毕竟在圣武大陆上有着这么一句话叫做:叫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很少有愿意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的师傅。
楚凡在考虑到这一点过后,直接让魏国朝廷当中的工部和司农等部门派遣技术精湛的官员去中华城担任教师,而他们的教学成果将与他们的官职晋升挂钩,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师资问题,又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没有看到其中的机遇,一些出身寒微而且儒学的学识并不深厚对于武术也没有任何的了解,更别说对行兵打仗有所了解。这样的学子在看到了中华学院的招生过后,心中却是有着一股莫名的激动与希望,因为这样的学子很大的可能都是家族当中倾家荡产供他们求学的。
如果他们不能直面自己的缺点,一味的想要考取其他的学院获得功名的话,那么也他们的学识基本上一辈子都是无望的。到时候很可能还会因为自己的执念而拖累整个家族,自己也成为一个疯癫的废人。
那些能够看到自己缺点的学子,那么他们就会看到中华学院提供的机会,明白通过学习实用技艺,不仅能改变自身命运,还能为家族带来更多的收益。
而在开封城的普通百姓家中就有着两个年轻人就在因为报考学院而争执不下。因为两个人都是普通的百姓,因为这一年来魏国宣纸产业的发展,书籍也变得廉价了起来,他们才有机会购买书籍学习知识。
然而他们家中并没有足够的积蓄供他们在学院当中进行求学,所以两人也不过是从书籍当中汲取了一些基础学问,对于报考哪所学院一直犹豫不决。
张涛开口说到:“我想要去圣武大学去试试,我知道自己是肯定考不上开封城当中的两所大学,而魏武学堂又需要会武艺,我在这方面毫无基础。但圣武大学里面有注重文学的学院,所以我或许能有机会能够考取进入圣武大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