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更先进的卫星制导和惯性制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同时,对发射系统进行优化,缩短发射准备时间,增加连续发射的能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愈发激烈,各种观点和想法在实验室里碰撞。
定下基调后,武落平深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他目光如炬,迅速对众人进行了分工,一场紧张而有序的针对性研究就此拉开帷幕。
实验室里,灯光彻夜通明。武落平亲自带领着几个核心成员,专注于舰载五代机的研发。他们围绕着飞机模型,神情专注而严肃,反复探讨着每一个细节。
“我们必须优化机翼的设计,减少风阻,提高飞行速度和机动性。”武落平指着模型说道,他的手指沿着机翼的线条移动,目光坚定而执着。
“可是这样会不会影响飞机的隐身性能?”一名成员提出了疑问,他皱着眉头,手托着下巴,陷入了思考。
“这确实是个问题。”另一名成员附和道,“如果为了提高速度和机动性而牺牲隐身性能,那在实战中会很被动。”
“这就需要我们在材料上下功夫,找到一种既能保证隐身效果,又能满足气动需求的新型材料。”武落平回答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大家想想,有没有哪种材料在吸收雷达波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又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韧性来支持机翼的形状和动作?”
“我觉得可以研究一下纳米复合材料,它们在隐身性能上有很大的潜力。”一名年轻的研究员提议。
“但是纳米复合材料的成本太高,大规模应用可能不太现实。”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那我们能不能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改良和处理,比如通过特殊的涂层或者结构设计来增强其性能?”
“这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测试,时间紧迫啊。”
“但这是值得尝试的方向,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退缩。”武落平鼓励大家,“大家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
众人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和讨论中,实验室里充满了激烈的思维碰撞和探索的热情。
讨论仍在继续,大家各抒己见。
“或许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先进战机的机翼设计,从中获取灵感。”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不能完全照搬,我们的舰载机有其特殊的作战需求和环境。”武落平回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