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需要一个可以归去的地方,人需要可以在脆弱时依赖的同伴,后来大家收拾好客厅,兰波接过幼崽们强行塞怀里让他带回房间一起睡的,在三双大眼睛诚挚的担忧中想通了这个道理。然而当时的他想不通,他只是险些喜极而泣:一无所有的我,生前死后都注定无人知晓的我,居然还能在国家的允许下为新生的友人全心全力做些什么吗?
魏尔伦不知不觉间被永远做不完的血腥任务束缚,他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排解这些对法国无益的惆怅,可惆怅就这样真真切切地存在着,它们不断堆积,逼迫牢记自己真名为“保罗.魏尔伦”的那个人越来越冷,越来越累,越来越喘不上气。他似乎陷入了看不见尽头的死亡沼泽,直到上面将全新的、空白的黑之十二交给他,要求他带着它成为法国隐于黑暗的刀。
永远不会背叛彼此的搭档,多么让人心动的词汇啊。
冲动裹挟着理智,让魏尔伦提出了兰波来到身边后的第一个要求,不,是请求。兰波没有拒绝,它从有意识起就没有拒绝的权力,它分不清命令与请求的区别,它默默评估,最终选择垂眼表示接受。于是他们顺利交换了名字,间谍先生如获新生,他终于可以在工作中的漫天谎言里找到一个锚点,只要回头,就能看到那个被时光固定,所以永远不会改变的保罗.魏尔伦。
自此,新生的阿蒂尔.兰波爱上了保罗.魏尔伦,说是爱情也好,友情也罢,总之最初那浓厚炽烈到让魏尔伦不知所措的情感其实是间谍先生对曾经那个自己的补偿。这种事说实话并不稀奇,人本来就应该爱自己,而且哪段感情的开端不是喜欢上一个幻想中的人呢,心理学上都还有投影机效应这种说法呀。好就好在尽管从事扭曲人性的间谍工作十余年来一天都不曾休息,兰波受益于父母在生命最初展现给小魏尔伦的健康的爱,他知道什么是正常的,没有走向极端只关注投射的幻影,一旦发现真实的人与想象的不一样就迁怒身边人,而是在五年的朝夕相伴中逐渐认清并接受保罗不是自己的替身,保罗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保罗是人的事实,开始真心期盼与这个人并肩走到生命的终点。
可惜他们没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