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
而裴山长这些夫子不仅借书给四人查资料,还指导他们如何安排行文润色辞藻,最重要的是,夫子们并不轻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不耽误课业,他们还是很希望大家能够多方发展的。
关夫子就曾经说过,“我希望科举是你们的目标,但不是执念。若尽力而不得,不妨试试另外的道路。”
郑焕他们觉得,若是国子监里的先生敢说这样的话,怕是第二日就被祭酒赶出去了吧。
他还说过,“而你们一旦选定,那就要认真地走下去。不要怕艰难,只要你一直走,坚定地向前走,时间久了,这条路就是属于你的,路上的风景就是对你的奖赏。”
这些话对学子们触动很大,尤其是郑焕三人这样并不以科举为目标的少年。
封旭好歹有个当将军的梦想,虽然不知有没有机会实现;卢泰因为身体不好,家里给他的目标是当个富贵闲人,好好活着就行;至于郑焕,似乎没人对他有期望,而他自己能想到的,也就是像他爹那样,继承家里世袭的爵位,然后当个并不算太坏的纨绔。
所以三人以往逃学,除了叛逆顽劣外,还是因为迷茫,他们不知道若不参加科举,自己费心费力背的那些文章,写的那些时文还有什么用。
但是白鹿书院的先生们则不同,他们其实说的并不多,但是每个人都给学子们提供了一个榜样。
岑夫子告诉他们如何从书中学到思维方式,让他们从凭直觉做事慢慢懂得了如何思考;关夫子教会他们行万里路时,如何能够旁征博引有文化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季夫子则让他们知道了,即便已经老到嘴里没牙说话漏风,但因为一肚子纵横古今的故事,依然可以做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老头儿。
所以读书做学问,是科举的敲门砖,也是可以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几人决定,下一本书不仅要请裴山长作序,还要请几位先生们也来写一篇,这样以后他们的书传播出去了,先生们也能跟着出名,说不定将来名垂千古呢。
他们想的很好,先生们也慷慨应允,谁知在一个月后,话本流传到京城的时候,卢老尚书来了一封信。
卢泰愁眉苦脸的道:“祖父对咱们的新话本大加赞赏,不仅自己写了一篇推介,还让刑部尚书也写了一篇。祖父说咱们的故事与断案有关,若有尚书的支持,说不定日后刑部还能够大批采买,让衙门里人手一本呢。”
“这不是好事嘛,”封旭不解道,“那你愁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